先进典型

信工学院:优秀共产党员张晓冬——挑战激发斗志,感恩继续前行!

每一次挑战都会激发人的巨大潜能。过去九年,张晓冬最难的一次教学挑战,是在2011年承担过一个毕业班的两门专业课,她一周需要上16个课时,节节新课。除了备课的任务量,还要思考一周16如何减少学生面对老师所产生的视觉疲劳,她心生畏惧,也再次深刻体会创办人的至理名言——“自己的痛苦自己知道,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

2010年,张晓冬入职郑州商学院,至今已有9年时间。能做一名高校教师,她一直认为自己是幸运且幸福的——教书育人,纯洁、热烈又美好。九年来,她兢兢业业,得到了领导的信任、同事的帮助、学生的认可,对教学保持着最大的热情,这份从来没有想过回报的付出,给予了她最大的职业幸福感。

原本她可以选择其他课程以减少这样的工作压力,但初心让她责无旁贷、专业让她无法推卸。为了把枯燥的专业课讲得生动起来,开学前的那个暑假,她托关系,在专业相关的企业泡了整整一个月,白天辗转在各种机床旁,边看边问师傅,晚上思考整理笔记、准备课件。一个月后,消瘦了7斤的她自信满满地站上了讲台,八周的教学成果——没有一个学生逃课,没有一个学生不及格。她至今依然记得,最后一节课后,学生捧着鲜花、全体起立说着谢谢老师的时候,那一刻她无比满足、感动、感谢。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工作的态度,比传授知识本身更重要,这是老师对工作该有的担当。

张晓冬说,入职后的前三年,是她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让她心生感恩,不断爱上郑商大家庭的几年,这里有耐心指导、不断督促她进步的领导和前辈,为她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有兢兢业业、齐心协力的同事,为她树立了学习的榜样,让一个少言寡语的新晋教师成长为能够掌控课堂的教授。

2014年,她拿到了第一个教学奖——学校首届讲稿教案大赛三等奖,2015年获得首届十佳优质课大赛第二名,2016年获学校第二届讲稿教案大赛第一名,并多次获得“优秀教师”的荣誉称号。学校为她提供了舞台,她用各种方式精彩绽放,证明着自己。

张晓冬参加教学大赛

2015年,学校成立机械系,从迎新到上课,从调研到建设,她和团队所有同仁,一切从零开始,千头万绪。纵使苦难重重,但她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在郑商精神的鼓舞下,他们像创业者一样干事业。作为教研室主任的张晓冬,工作内容也加倍丰富。她一边要保证高质量教学,一边要面对实验室建设。全新的工作,从调研到论证,从招标到建设,从验收到使用,她的工作态度,也从开始的大差不差,到不放过任何细节,和从各自为战到协同合作;也和学校其他部门加强了沟通合作,她恍然发现,郑商的每一位老师各司其职,都在为学校的每一点进步而努力,身边的一些同事,竟然没有放过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寒暑假,无论工作多么繁重,多么艰难,都在脚踏实地地努力着。这个漫长的过程,让她对工作岗位和责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那三年,是她成长最快的时间,有经验有教训,有笑声有泪水,让张晓冬感到幸福地是,当她出现迷茫、出现失误时,总有领导帮忙分析原因、耐心劝解;在她忙得焦头烂额时,总有同事帮忙分担工作、嘘寒问暖,她的生活和工作,慢慢的融在一起,忙碌又快乐。

2018年,学校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更名工作和评估工作齐头并进,信工系和机械系合系建院,作为新任院长,各种任务源源不断地涌到张晓冬的案头。她需要迅速地分清楚轻重缓急,逐一处理,带领整个团队,做好攻坚战。这不仅是对她执行力的考验,更是对管理能力、策划能力、团队协调能力的考验。

一年多的时间里,作为教师,她需要面对如何坚持上好每一节课;作为校园考察路线讲解员,她需要面对如何一遍遍打磨专家组考察路线解说词;作为评估的重要参与者,她需要面对如何打造信工学院专业与课程建设、新建改造近30间实验室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作为一个女儿,她需要面对如何照顾已是肺癌晚期的父亲的身体……

从2016年6月到今年评估结束,她没有因为父亲生病而请过一天假,父亲病情急转直下时,父亲告诉她,不要因为他,影响工作,给学校带来麻烦,他一定坚持到这项工作结束。虽然惭愧,但她深知,作为一名党员,“舍小家、顾大家”,是共产党员的不悔选择和责任担当。身边同事们的柔情拥抱和鼓励,让她感受到了郑商大家庭的温暖,她告诫自己,唯有感恩前行,方能不负厚爱。

2018年,她获得了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她时刻警醒自己,荣誉不仅是属于自己的,也是属于整个团队的,她只是幸运地做了代表,是郑商给了她足够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成长平台,让她有了施展才能的机会。

张晓冬说,郑商人的故事虽然不尽相同,但大家都在各种压力下负重前行,为打造郑商的美好明天共同努力。作为一名教师党员,她会继续努力,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心怀感恩,不负初衷,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坚实的臂膀,为学校的发展,尽最大的努力。

(文/袁祥龙 图/张晓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