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学生资助工作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教育公平、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举措。2024-2025年度,智能建造学院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将学生资助与教育培养工作置于战略高度。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聚焦“精准资助”与“资助育人”两大核心目标,积极探索多元化资助育人模式,精心构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的坚实桥梁。
一、实践:固本强基,彰显精准资助担当
(一)健全机构制度,筑牢资助根基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学院在学校资助管理中心的统一部署下,构建了完备的资助工作机构体系。2024-2025学年,由院长、书记担任组长,刘帅、张哲担任副组长,张雅雯等人组成的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犹如坚强的舵手,统筹协调学院资助工作的各项事务,确保工作高效有序推进。资助工作受理举报监督组时刻坚守岗位,为资助工作的公平公正保驾护航,确保每一位真正困难的学生都能得到及时的资助。
在制度建设方面,学院从资助工作部署到绩效评价,再到结果公布,每一个环节都严谨规范。此外,资助工作受理举报监督组的设立、绩效评价制度的建立以及公开透明资助结果公布体系的构建,进一步提升了资助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学院高度重视资助团队及辅导员的业务素养提升,多次组织资助政策培训会,采用以老带新的方式开展“新入职辅导员资助工作专项业务培训”,聚焦重点难点,精准发力。每学期期初,依据河南省及学校资助文件精神,召开专题会议并制作资助工作思维导图,助力新辅导员快速掌握工作要点,为全年资助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精细日常管理,护航学生成长
学院在日常管理中多措并举,全面推进资助工作。在政策宣传与资助育人方面,学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2025年2月20日发放的《学生受助情况温馨告知书》,让学生和家长及时了解资助情况;精心组织的资助政策宣讲课和励志教育班会,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2024-2025学年度的“诚信校园行”学生资助征文大赛,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加深了他们对国家资助政策的理解。此外,学院自行组织的各类资助政策宣传和诚信教育活动,如观看国家助学贷款发放仪式宣传活动、正确使用资助金宣讲活动、国家奖助学金感恩励志班会等,让学生在参与中接受教育,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学院还通过开展诚信教育主题活动、发放问卷调查、新媒体推送等方式,丰富资助工作内涵。此外,学院还完成了贷款毕业生确认、院部资助材料归档等工作,确保资助工作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二、经验:多元育人,绽放资助育人光彩
(一)多元举措并举,培育时代新人
学院积极探索多元化资助育人模式,从励志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技能教育到心理帮扶,全方位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在励志教育方面,学院借助微信公众号、展板、主题讲座等多元平台,广泛宣传品学兼优学生的励志故事,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班风学风优化,让国家资助政策深入人心,激励学生自立自强,奋勇争先。
诚信教育是学院资助育人的重要基石。学院将诚信教育贯穿于资助工作的全过程,通过主题班会、“感恩于心,励志于行”回馈信撰写等系列活动,在学生心中种下诚信的种子,引导学生坚守诚信底线,培养健全人格。
感恩教育则培养了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开展国家奖助学金颁奖仪式、班级感恩教育主题班会等活动,学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学生用感恩之心积累知识,实现从“受助”到“自助”再到“助人”的转变,并将感恩教育拓展到全体学生。
技能教育是学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学院秉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理念,通过资助宣讲团、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方式,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本学年,共有97名学生分布于学校各个工读生岗位,积极参与勤工助学,锻炼实践能力。
心理帮扶是学院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举措。学院鼓励辅导员深入探索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对策,定期开展心理辅导,为特殊困难学生建立台账,用关心、爱心和耐心陪伴学生成长,为精准育人筑牢心理防线。
(二)受助学生成长,彰显资助成效
在学院的悉心培育下,受助学生茁壮成长,成为自立自强、知恩图报、成长成才的典范。郑州商学院智能建造学院通过“三维联动”模式,实现了经验传递、能力提升与资源共享的有机统一。学院进一步深化“校友-在校生-企业”三方协同,打造“智能建造校友智库”,为学生考研与就业提供更精准、更长效的支持,助力更多学子在智能建造领域实现人生价值。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着学弟学妹们努力奋斗。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为学院的资助育人工作增添了绚丽的光彩。
三、反思:直面问题,探寻改进提升之道
(一)精准与关注不足,凸显资助短板
尽管学院在资助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贫困生认定精准性不足是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部分家庭经济证明缺乏可信度,民主评议可能受到人际关系的影响,导致认定结果不够准确,未能真正惠及最需要帮助的学生。此外,学院对贫困生心理情况的关注相对较少,部分贫困生在面对生活和学习的压力时,可能会产生自卑、仇富等心理问题,甚至发展为抑郁情绪,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构成了威胁。
(二)积极探索改进,开启精准资助新篇
针对上述问题,学院积极采取改进措施。建立科学的认定体系是提高认定精准性的关键。学院全面考量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消费情况等因素,运用可量化的手段对学生家庭收入情况进行科学评价,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同时,创建贫困生信息数据库,对学生的消费情况、家庭收入情况等进行全面记录,为贫困生认定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是学院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学院将全方位管理学生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通过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理咨询服务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建立健全心理健康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贫困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促进其全面发展。
四、展望:勇毅前行,开创资助工作新征程
(一)深化内涵建设,铸就资助新辉煌
展望未来,智能建造学院将持续深化学生资助工作内涵建设,在精准认定、精细管理、精心服务方面下足功夫。学院将进一步优化资助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确保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及时、准确地获得资助。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期望,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资助服务,让资助工作真正做到“精准滴灌”。
学院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作风,积极探索资助育人新举措,努力打造具有学院特色的资助工作品牌。加强与企业、社会组织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践和就业机会,拓宽学生的发展渠道。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让受助学生在获得经济支持的同时,也能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实现从“受助”到“自助”再到“助人”的华丽转身。
(二)创新育人方式,培育时代新英才
学院将不断创新资助育人方式方法,丰富资助育人活动内容。进一步加强励志教育,深入挖掘优秀学生的事迹,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广泛宣传,激励更多的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深化诚信教育,将诚信教育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格。加强感恩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感恩社会、回馈社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注重技能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其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完善心理帮扶,建立更加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同时,学院将加强对资助工作的研究和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为资助工作的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支持。积极参与各类资助工作交流活动,学习借鉴其他院校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不断提升学院资助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在学院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智能建造学院将以坚定的信念和扎实的行动,在学生资助工作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努力开创资助工作新局面,让更多学生在资助的滋养下茁壮成长,实现人生梦想。
(文/杨馨 图/曹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