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有自由,法治定边界

发布者:徐晨飞发布时间:2025-10-19浏览次数:10

信仰的虔诚,需以法律为基石。我国《宪法》明确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你既有权选择信仰,也有权放弃信仰,信与不信皆受平等尊重。但自由从非无界:不得强制他人信教,不得利用宗教妨碍教育制度,更不能在商场、学校等非宗教场所开展宗教活动。法治守护信仰的纯粹,也划清行为的底线。

奉政策为纲,护信仰归正

信教群众需警惕指南

别让“伪信仰”钻了空子!近期有不法分子借“宗教投资理财”“圣物增值”等名义设局,甚至谎称“奉献金可返利”实施诈骗。

1.宗教活动应在登记备案的场所内开展,非宗教场所活动涉嫌违法。

2.互联网不得直播诵经礼拜、发布讲经内容,此类行为均不合规。

3.遇“祈福治病”“高额回报”等说辞,直接对照《宗教事务条例》辨真伪。

守护信仰的同时,更要守护好自身权益。

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我国宗教工作始终遵循“四句话”基本方针,这是法治与信仰同行的核心准则:

1.保障宗教信仰自由:公民信仰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规范宗教活动,制止非法行为,打击宗教违法犯罪。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支配,自主办理宗教事业。

4.积极引导相适应:宗教需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践行核心价值观。

法治为纲,信仰为魂,共筑社会和谐。

宗教活动别越“红线”

1.宗教团体、活动场所必须依法登记备案。

2.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需经专门许可,私自传播属非法。

3.任何组织不得利用宗教制造信教与不信教群众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