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专业代言丨造价之美:于方寸间见天地

发布者:徐晨飞发布时间:2025-10-28浏览次数:12

丰一帆,女,中共党员,郑州商学院智能建造学院工程造价专业22造价1班团支书。荣获三次国家励志奖学金、六次成绩优秀奖学金及河南省三好学生。参与多项学科竞赛,并获得“建美中原”河南省大学生建筑设计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及创意”挑战赛一等奖、“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二等奖等。

四年前,我满怀憧憬踏入郑州商学院这所兼具内涵与底蕴的应用型学府。在这里,机遇与挑战并存,每个人都能在多样选择中探寻成长方向,而我与工程造价专业的邂逅,让我在四年的时光里,读懂了这门学科“于细微处见功夫”的独特魅力。

广博其识,精深其艺

起初,我也曾误以为工程造价不过是“算算账目、核核金额”,可真正走进专业课堂才发现,它远比想象中严谨复杂。我们既要以数学的精准为标尺,用经济学的思维谋布局,还要通晓工程技术、法律法规、项目管理等多领域知识,最终将这些学问融会贯通,为建筑项目的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竣工结算等全流程把控“成本脉搏”。这份对知识广度与精度的双重要求,从一开始就警示着我:唯有沉心钻研、反复打磨,才能真正扛起“造价人”的责任。

而专业广阔的就业前景,更让我坚定了这份选择。随着建筑业向精细化、数字化转型,市场对懂技术、精核算、善管理的造价人才需求愈发旺盛。无论是房地产企业的成本管控、建筑公司的造价核算,还是咨询机构的预算编制、政府部门的项目审计,都离不开专业造价人的身影。可以说,当下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造价领域都有着充足的发展空间,这也让我更加确信,选择工程造价,便是选择了一条充满潜力的职业赛道。

更令人安心的是,学院始终以我们的成长为核心,构建起全方位的培养体系。大二的认识实习中,老师带领我们深入施工现场、探寻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的不同,让抽象的专业知识与真实的建筑场景接轨;同时,针对考研学子,学院不仅提供专属自习空间,更有专业教师一对一指导院校选择与复习规划;对于有意向就业的同学,学院定期举办专场招聘会,对接省内外优质建筑企业,为我们打通从校园到职场的“最后一公里”,让每一份努力都有处安放。

初心为尺,匠心为度

在智能建造学院,努力是会被看到的,是会有回报的,学院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很好的学习平台,这四年,让我越来越相信越努力越幸运。起初,我也是一个非常不自信的一个人,可就是这样的一个我,在新生破冰之旅班会上勇敢站上讲台,诙谐幽默地告诉大家我的姓与名,也就是这样一个不善言表的我,参与学生干部的竞选,加入团委组织部,获得“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入孵学校众创空间,担任项目核心成员。

在学院“比、学、赶、帮、超”浓厚学风的浸润下,我将对专业的热爱转化为持之以恒的行动。自入学以来,我的综合排名位于专业前五,并荣获六次成绩优秀奖学金,三次国家励志奖学金,这些荣誉于我而言,不仅是过往努力的证明,更是一块块坚实的“能力基石”。它们赋予我深入探索专业边界的底气与自信,让我在面对复杂的课程设计与未来的实际工程时,能够从容地抽丝剥茧,找到那条基于扎实理论的最优解。

学院也始终积极鼓励并全力支持我们考取专业证书,并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源和指导。我也深刻认识到,在工程造价这个深度与广度并重的领域,单一的课堂知识远不足以构筑坚实的职业根基。为了有充足的技能满足日后工作的需求,我努力通过了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六级、计算机二级考试,并取得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同时考取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这些证书共同构成了我专业能力的“资质版图”,它们不仅是求职时的“专业通行证”,更是我未来在更广阔平台上参与项目竞争的坚实根基。

在学习工程造价理论知识的同时,学院为我们提供了众多展示自己专业技能的平台,定期开展建筑科技文化节系列活动,包含建筑模型大赛、工程测量大赛、纸桥承重大赛、力学知识竞赛、结构设计大赛、BIM毕业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让我们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又能有实践的机会,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互结合相互联系,使其运用更加深刻。

纸上春秋,躬行方见

在不断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我亦积极将视野投向更广阔的创新实践领域,并有意识地将科研训练与专业能力相融合。作为项目的核心成员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及创意”挑战赛,我主要负责的是资料整合、撰写材料,同时作为主要答辩成员参与答辩。在我与队友的通力合作之下团队最终荣获河南省一等奖的好成绩。表面上看,创新创业与工程造价领域不同,但其内核却高度相通。系统性的资料整合工作,锻炼的正是工程造价中编制招投标文件、进行材料询价与市场分析所必需的信息筛选与综合能力;严谨的商业计划书撰写过程,其逻辑构建与精准表述的要求,与撰写一份条理清晰、依据充分的工程造价咨询报告如出一辙;而高强度的答辩准备与临场应对,则极大地提升了我的沟通表达与心理素质,这正是在未来职场中,向业主清晰阐述造价方案、与各方进行高效专业沟通的宝贵预演。

深耕建筑,我认为建筑行业更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领域。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智能化、绿色化、可持续化等理念正逐步融入建筑设计与施工之中,为建筑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因此我与团队成员积极报名参加“建美中原BIM设计”并荣获河南省二等奖,在这个过程中,我懂得了如何将抽象的规范条文转化为具体的三维模型参数,更在一次次激烈的项目讨论中,学会了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技术观点,也学会了如何倾听、理解并融合队友的不同思路,最终形成团队共识。这段经历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硬实力,更在团队合作中锤炼了我的软实力,收获了珍贵的友谊与难忘的大学回忆。

同时,我利用寒暑假时间前往公司进行专业实习。在实习中,我深刻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堂上学到的计算规则,在面对实际工程的复杂节点和施工工艺时,会有全新的解读。只有将理论置于实践的熔炉中锤炼,才能真正收获成长。

厚积薄发,步履不停

大学四年,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而我何其幸运,能在老师的悉心指引下找准方向、稳步前行。每当我带着图纸中的困惑、软件操作的难题向老师请教,他们总能耐心拆解知识点,不仅教会我定额套用、造价分析等专业技能,更教会我“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做事态度。他们常说:“造价人要对每一个数字负责,这不仅是对工作的敬畏,更是对工程安全、对社会负责。”这些教诲,早已深深烙印在我心中。

如今站在毕业的路口回望,我愈发清晰地认识到,工程造价教会我的不仅是知识与技能,更是一种严谨细致的思维、一份责任担当的意识。无论未来走向哪个岗位,我都要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科学严谨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理念。唯有热爱,方能持之以恒;唯有专注,方能成就卓越。

(文/詹缘梦 图/李宝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