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力量丨以韶华之志 ,赴征途之远

发布者:徐晨飞发布时间:2025-11-04浏览次数:14

陈家浩,男,郑州商学院智能建造学院工程造价专业22造价1班学生。专业综测第二,获一次国家励志奖学金、三次成绩优秀奖学金及书香校园阅读经典工程先进个人。参与多项学科竞赛,荣获全国数字建筑创新应用大赛一等奖、第三届“现代中欧杯”全国大学生现代物业经营管理大赛一等奖、第四届“现代中欧杯”全国大学生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大赛一等奖、2024年“现代中欧杯”全国大学生智慧城市开发与运营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与最佳设计奖。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陈家浩同学在校期间没有睡懒觉的习惯,每次都早早起床,利用时间背书,仿佛要把每分每秒都攥在手里,以使他稳住学习成绩的同时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学科竞赛中。在学科赛场中,他敢啃硬骨头,为了一组数据得到更好的结果经常熬夜尝试,把青春的节奏踩得又紧又实。

学习有方法:用“深耕”打基础,靠“求索”提能力

他把课堂看作是吸收知识的“主要窗口”。“我觉得要想考个好成绩,不能光靠期末突击,还得平时多钻研多复习。”当然,认真听讲是关键方法之一。高效听课的诀窍藏在细节里:眼神紧盯老师推导的逻辑线,手里的笔不仅记板书,更会随手标注“这个公式推导步骤要再理”″这个案例可以关联之前的知识点”,让课堂每一分钟都能转化为扎实的知识储备。课下的他,从不让学习停留在“听懂”层面。遇到模糊的知识点,非要把“为什么”“还能怎么用”琢磨透彻才罢休。正是这份课堂上的“深耕”、课下的“求索”,让他的学业成果格外亮眼:一次学业成绩第一,一次国家励志奖学金、多次成绩优秀奖学金。这些荣誉,不过是他把每一个学习环节做细、做透后,自然收获的成长印记。

竞赛淬实力:在“实战”中打磨真本领

他如何做好赛事备赛的呢?他的秘诀是“深耕钻研”。他在校期间参加多个学科竞赛,在这些竞赛中他收获颇丰。

初次接触比赛时,他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在听了“中欧杯”宣讲会后,更加坚定了自己参加比赛的决心,希望在赛场上闪耀出不一样的光芒,希望为学校争光。

参加比赛的名额有限,第一关就是通过校内选拔,在学长培训的时间里,没有任何比赛经验与基础的他,以“新兵蛋子”的视角看学长们是以怎么样的思路去操作的,听他们这样做的原因,这是输入的过程。而后自己按照学长的思路,尝试复刻学长的成绩,这是内化的过程。最后,在自己的钻研中有了自己的看法与疑问,经常找老师答疑,然后对自己的方法有了优化与改进,以及形成了带有自己特色的思路,这是输出的过程。他走先模仿再超越的路线,使他在高手云集的选拔赛中脱颖而出。

备赛期间,他主攻物业管理方向,充分发挥对Excel公式的熟练掌握,针对项目对以往的计算表格做了全面优化与完善,让数据处理更精准高效;随后又和队友一起搭建数据库,为了筛选出最合适的数据,常常试错调试到深夜,又一起搭建竞答题库,这使在决赛中,能以更快的速度得出更准确的答案,还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投标策略,争取拿到好项目。在房地产开发方向的研究中,他和队友巧用控制变量法,反复推敲设计分数的影响因素,最终摸索出一套能稳定拿到高分的方案。这份坚持与巧思,让他们在全国总决赛中物业方向获得一等奖,房地产方向一举斩获“最佳设计奖”,更创下了“中欧杯”赛事的设计最高分纪录。

时间的投入是比赛获得好成绩的基本保障。大二暑假他留校参加全国数字建筑创新应用大赛集训,在炙热的夏天他以平静的心态训练。在建模方向他不断训练自己对图纸速记的本领,以及对错误的检查与更正,以先完成再完美的思路,对模型的创建手到擒来。而后就是熟练度的问题,这个问题没有捷径,就是时间的投入,反复大量的练习,所以说他十分注重时间的投入。

就这样,他从一个竞赛小白成为一个身经百战的竞赛高手,在这个过程中他收获了和他一起战斗的好队友,丰富了他的经历、专业知识,对个人的发展和进步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且取得优秀成绩的同时,还把这种比赛经验、方法传递给新人,希望能像学长带他一样带新人。

青春成长录:以“一事一精”绽放校园华章

他总是要么不做要么把事做到极致,一点点朝着更优秀的方向靠近。为了夯实实用技能,他在大一就考取计算机二级证书,利用课余时间系统学习办公软件操作,反复练习Excel函数、PPT排版等实用技巧,最终顺利通过计算机二级考试,让高效处理学习资料、完成数据整理成为日常;针对专业发展需求,他又主动攻克1+X建筑信息模型等级证书,从熟悉建模软件操作到掌握行业应用规范,每一步都认真打磨,把事情做精,细节把控关键。

除了技能类证书,他还在兴趣与修养提升上持续发力:因热爱阅读,几乎每周都泡在图书馆,从文学名著到专业典籍,每读完一本书都会整理笔记、分享感悟,凭借这份坚持获评“书香校园阅读经典工程先进个人”,在文字浸润中拓宽视野、涵养心性。

从沉浸思考的静谧书桌,到比拼智慧的激烈赛场,他的优秀并非偶然,而是对学业的坚守、对竞赛的执着。未来,他定会带着这份韧劲与热忱,在更广阔的舞台上接续奋进,书写属于自己,也属于新时代青年的精彩篇章!

(文/詹缘梦 图/李宝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