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学期,大数据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校心理健康中心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分类管理和重点帮扶,不断完善心理育人体系建设,培养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同时通过家校共育、发挥朋辈教育和学生骨干力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营造“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的良好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开展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以生为本,践行“德心共育”理念
我院遵循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围绕“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德心共育”基本理念,以心理活动为载体,以学校-学院-辅导员-学生为传递渠道,构建心理教育四级网格化模式。同时为加强对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以李洪洋书记、张伟华院长为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本学年通过定期组织开展培训交流会,保持上下网络的信息畅通,全面掌握学生动态,准确把握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遇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必要时进行转介,预防心理危机事件发生,以实际行动重视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二.以心赋能,强化团队专业技能
根据学期规划,针对辅导员、心理委员、心理部成员,多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在心理健康中心的指导下,本学年组织老师参加心理健康中心团体活动2次,辅导员培训工作2次、心理委员培训工作4次,观看心理公开课4次,以实际行动不断加强辅导员和心理委员的团队建设,增强其理论学习和组织团建活动的能力,便于其在学生工作过程中更好的关注学生、关心学生、关爱学生,用更加专业的知识和态度帮助学生,共同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大数据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交流分享会
辅导员参加心理团体活动
大数据学院心理委员培训会
观看心理公开课
三.以心守护,全程护航学生成长
1.以心保障,建立完善心理健康档案
本学期,面对全院学生,我院根据学校关于《特殊心理问题学生分类指导意见》要求,对特殊学生进行分级关注,依据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学生心理普查结果,辅导员做好日常谈心谈话等工作,对于普通学生“一期一谈”,重点关注学生“一周一谈”,实行“一人一案”“一人一帮”“一人一策”,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档案,及时做好档案留存。通过每周更新《特殊学生分类情况统计表》、开展心理主题班会等形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存在的问题,筑牢心理健康底线。
2.以心护航,营造心理育人浓厚氛围
本学期在心理健康中心的指导下,我院顺利开展2022级、2023级老生心理普查,共1573人完成心理测评;依托“5•25我爱我”开展心理健康月宣传系列活动4场;包括心理委员技能培训会、“心绘光谱-解忧调色盘”和“趣瓶迷宫 套牢快乐”等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等,多形式地传播心理健康知识,进一步提升我院在校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与抗挫力。同时利用学院公众号、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官网等平台,进行心理活动宣传、推送,向学生讲述常见心理问题及调适方法,累计推文30余次,在润物细无声中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3.以心出发,发挥家校朋辈教育作用
家校共育,关键在“共”。学校和家庭的互相配合程度,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辅导员通过深入宿舍,日常谈心谈话等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通过深入课堂、微信、QQ等方式加强与任课教师的沟通,通过微信、QQ、打电话、家访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全面掌握并反馈学生的在校动态,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帮助重组、离异、单亲特殊家庭家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同时充分发挥朋辈教育的作用和班级学生干部、学生党团员的骨干作用,建立朋辈互助小组,加强班级建设,营造互助互爱的良好氛围,降低学生孤独感,增强归属感,完善学生社会支持系统,拓展学生求助途径。
4.以心陪伴,以心育人成效初显
在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工作安排下,全院师生戮力同心,稳扎稳打,扎实开展心理育人工作。学院学生在2025年度“郑州商学院第五届心理剧大赛”获得三等奖,“郑州商学院第四届心理委员技能大赛”三等奖以及“郑州商学院第四届心理委员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之后学院将持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健强师资队伍,完善动态预警机制,注重家校医协同,及时疏解学生心理困惑,努力培育学生热爱生活、珍视生命、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帮助学生掌握相关心理健康知识和社会适应技能,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
(文/图 康晓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