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强化学生专业认知与实践能力,计算机与大数据工程学院24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于10月20日至22日组织开展了认识实习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前沿技术讲座及科技场馆、企业实地参观两大模块,全程强调"理论-实践"一体化培养特色。
10月20日,实习首日开展了安全教育环节。韩腾飞老师系统性地讲解了实习全流程规范,重点强调了外出参观过程中的交通安全、饮食卫生及突发情况应急处置等安全要点,为后面的外出参观环节实践环节奠定了坚实的安全基础。

10月20日,首场讲座聚焦于人工智能发展简史与大模型前沿技术。内容覆盖从图灵测试到深度学习突破的六个发展阶段,重点剖析Transformer架构驱动的大模型技术革新。姬博亚博士通过DeepSeek-R1等国产大模型在高校的部署案例,阐述其在智能教务、学术写作等场景的应用价值。李飞飞教授与周鸿祎的权威观点被引用,强调“AI能力将成为未来职场核心竞争力”。

10月21日,计算机视觉专题讲座深入解析了技术演进的脉络。从传统的基于手工的特征提取方法,到深度学习驱动的自动特征学习技术,卷积神经网络(CNN)及视觉Transformer的核心突破被详尽阐述。典型应用场景涵盖:人脸识别技术在美颜相机中的实际落地应用、医学影像分析为肺癌早期筛查提供的精准赋能,以及自动驾驶系统中目标检测模块的实时处理能力。专家强调,该技术正加速向具身智能、AR/VR元宇宙等前沿领域拓展。

10月22日,在老师组织带领下前往郑州大学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和河南蓝鸥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实地参观学习。在河南蓝鸥科技有限公司,学生们通过企业导师的讲解,了解了未来毕业可能从事的岗位方向,以及每个岗位方向需要掌握的核心课程和技术;在超算中心,深入了解高性能计算如何支持复杂算法研发与科研创新。企业工程师现场阐释技术转化过程,以加深学生对产业需求与岗位能力的理解。





本次实习通过专业前沿讲座、科技场馆和企业参观,学生们不仅系统性地了解了人工智能与计算机视觉的核心技术框架,更通过企业走访直观感受技术落地的实际场景,为后续专业深造与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该活动充分体现学院“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培养理念,彰显新时代应用型高校服务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使命担当。
(图/文 韩腾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