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学:创新探索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2-08-25浏览次数:0

目前,国内疫情呈现出多点散发与局部聚集性疫情并存的态势,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高校作为疫情防控的重要阵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始终牵动人心。


疫情防控下的校园管理模式、教育教学方式、学习生活方式打乱了大学生原有生活节奏,一些学生容易滋生出负面情绪。因此,这场战役,不仅是和病毒斗争的阻击战,也是一场与负面情绪斗争的防御战。如何提高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河南科技大学着力在五抓”“五度上下工夫。


抓教育教学,潜耕育人深度河南科技大学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整体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修课和《积极心理学》《人际交往心理学》等选修课,通过”“”“”“四环节,实现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全覆盖。通过课程讲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等,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必备的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促进其自身身心健康水平的提升。


抓咨询服务,凸显育人温度学校加强学生心理咨询辅导,建立“5+2”“+”“线上+线下的不间断、常态化心理咨询服务体系,接待个体咨询、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不断强化心理咨询服务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加强医校协作,畅通心理危机学生的绿色转介诊疗。加强朋辈辅导,充分发挥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使者观察员”“信息员”“消防员的角色作用,让其成为专业心理辅导的有效延伸和补充,做到学生在哪里,心理服务就做到哪里。


抓预防干预,提升育人精度学校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班级宿舍四级心理预警干预体系,对出现倾向苗头的学生及时给予全天候关心和一站式帮扶。推进心理测评工作,完善心理危机测评与干预系统,多维度分析测评数据、鉴别评估情况,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台账,分层次、分类别开展干预和跟踪服务。构建四早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对高年级学生进行抽查。建立一月一查、一人一策制度,及时排查重点关注的学生,做到早发现;对心理普查、心理排查的数据进行分级管理,做到早评估;对评估对象按分级及时反馈给辅导员进行重点关注,做到早预防;对有心理障碍、心理疾患的学生如出现异常,立即进行危机干预或转介到定点医院进行治疗,做到早干预,系统性、精准化提升学生心理危机的预判和应急处置能力。


抓实践活动,拓展育人广度学校坚持每年围绕不同的主题,组织开展“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等活动,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凝练出富有学校特色、体现育人需求、贴近学生实际的特色教育活动平台。如通过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沙龙、心理知识竞赛、校园情景剧大赛、心理作品朗诵大赛、心理故事大赛、趣味心理运动会、心理微视频展播等活动,营造浓郁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氛围,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帮助学生树立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抓平台保障,夯实育人效度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整合相关教育资源和队伍力量,统筹推进构建心理育人体系。加大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投入,完善制度、机构、人员、场地、设备等平台保障条件,为师生建立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建立家校协同机制,通过开设如家长空中课堂、发送致新生家长的一封信、建立家长网络心理答疑平台等,搭建家校沟通桥梁,共同呵护学生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