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新时代对青年综合能力培养的号召,落实高校人才培养中对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提升要求,帮助广大学生科学规划大学生活,避免时间浪费与目标迷茫。10月16日,我院组织开展“时间都去哪儿了——大学时间管理与效率提升指南”心理公开课。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让大家掌握实用的时间管理方法,提升学习与生活效率,让大学生活更具价值与意义。
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要做到在学习与生活中“围绕学生、关注学生、服务学生”,本次讲座令我受益匪浅,使我能更清晰地找到帮学生破解 “时间困境”的方向。
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学生因时间管理不当陷入焦虑,比如临近截止日期才熬夜赶作业,有的社团活动与学业失衡,导致两边效率都低下。学习完后,让我很受启发,能帮学生直观看到时间分配漏洞,引导学生跳出“耗时长 = 效率高”的误区,专注完成核心任务。
后续我会再结合学生的时间规划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帮他们把时间管理技巧转化为长期习惯,从容平衡学业与生活。
随着大学生活的深入,我逐渐意识到,大学不仅是知识积累的阶段,更是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在听了“大学生时间管理与效率提升指南”这一直播后,我对时间的价值、自我规划的重要性以及高效学习的方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次的讲解不仅为我提供了实用的工具和技巧,更在思想层面引发了我对学习与生活节奏的重新思考。
通过课程学习,我学会了区分“重要”与“紧急”的事务,优先处理重要但不紧急的任务,如长期规划、知识积累等,从而避免临近期末“临时抱佛脚”的被动局面。
时间管理的最终目的不是成为“学习机器”,而是实现学习、生活、兴趣与健康的平衡。课程提醒我们关注“能量管理”而不仅仅是“时间管理”。

观看现场
通过这门课程,我最大的收获是:时间管理的本质是自我管理,效率提升的核心是自律与方法的结合。未来,我将继续坚持科学的时间管理方法,不断优化学习策略,同时保持对生活的热情与平衡,让大学四年更加充实而有意义。
步入大学,突如其来的自由曾让我陷入“时间黑洞”——终日忙碌却收获甚微,内心充满焦虑。本次“时间管理与效率提升”讲座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迷惘。
我最大的收获是认识到,时间管理并非简单地填满每分每秒,而是有选择地专注。讲座中提到的方法让我学会区分任务的轻重缓急,将精力聚焦于重要但不紧急的学习与成长,而非被琐事牵着鼻子走。同时,老师的理念帮助我战胜拖延,在专注与休息的节奏中,学习效率显著提升。
如今我明白,管理时间本质上是管理自己的注意力和人生。我不再被动地追赶时间,而是开始主动规划,为学业、阅读、社团和休闲划定清晰的边界。这份指南赋予我的不仅是方法,更是一种从容不迫的“心”力量,让我能真正成为时间的主人,奔赴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观看现场
进入大学后,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可能击碎了每位大学新生的憧憬,仿佛从高中老师口中描绘的大学梦就是一个想让我们拼命学习的谎言,面对专业课学习、班委职务、社团等任务,大学生很容易产生疲意,所以大学时间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我们可以基于目标导向进行时间分配,首先明确长期目标导向并制定每日分配,同时分阶段完成但也要动态调整比例,或者运用四象限法则分配。对于拖延行为、目标感缺失、过度社交等,这些都容易造成大学新生迷茫,我们要清楚了解大学与高中的差异,高中的时间被学校安排地满满当当,而大学的时间则更多由个人支配。
观看《时间都去哪儿了——大学时间管理与效率提升指南》这一指南,如同收到一份大学生活的“时间使用说明书”。让我深刻意识到,时间并非悄然流逝,而是在缺乏规划的日常中悄然溜走。
其中“要事第一”的原则让我重新审视学习与生活的优先级。通过尝试“时间块管理法”,我将一天划分为专注学习、社团活动与自主放松三部分,不仅告别了“临时抱佛脚”的慌乱,更收获了前所未有的掌控感。同时,“切断干扰源”的提醒让我学习效率显著提升。
收获在于,我明白了高效管理时间是为真正重要的事留出空间。这次直播教会我的更是一种珍惜当下、从容前行的人生态度。
今天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大学时间管理与效率提升指南”主题分享会到此结束。相信同学们通过本次活动,对大学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及具体技巧有了清晰认知与全新收获。希望大家能将所学技巧转化为实际行动,合理规划时间、高效利用时间,在大学阶段实现成长与突破。后续也请持续关注能力提升类相关活动,不断锤炼自我,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