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印记 赓续大别山精神——2025年思政课教师暑期实践研修活动顺利举行

发布者:马治远发布时间:2025-07-19浏览次数:41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7月14日至18日,我院38名思政课教师赴河南大别山干部学院开展了为期5天的暑期实践研修活动。活动中,教师们深入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河南省信阳市新县,重温党史国情,实地感悟“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通过参观红色遗址、聆听革命故事、开展专题研讨,教师们进一步筑牢信仰根基,坚定育人初心。

开班动员,明确研修目标,开启“知行共济”实践之旅

在7月15日的开班仪式上,河南大别山干部学院党委委员、工会主席、机关党委书记周秋红致辞,我院党委书记张艳丽作开班动员讲话。张艳丽书记围绕学习大别山精神的时代价值、思政课教师暑期研修的深远意义,以及思政课肩负的育人使命,殷切嘱托参训教师们要格外珍惜这次充电赋能的机会:在沉浸式学习中深悟精神内涵,在实践思考中锤炼教学本领,在思想碰撞中互学互鉴,在交流探讨中共同成长。

开班仪式现场

课堂教学,汲取专家智慧,夯实“理论筑基”学养根基

为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修期间安排了三场专家报告。7月15日上午,首场报告邀请了信阳市委党校的王全峰教授作题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专题报告。王教授围绕党的创新理论与新时代、认真学习好党的创新理论的基本道理、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理、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理四个方面,系统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理、哲理,将抽象理论具象化为可感可知的案例,为我们提供了“把道理讲深讲透”的教学范式。

信阳市委党校王全峰教授进行专题授课

7月17日上午,河南大别山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孙伟作题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伟大精神的重要论述——传承大别山精神》的专题报告。孙院以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导入,从大别山辉煌的革命历史铸就了大别山精神、大别山精神的主要内涵、让大别山精神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三个方面进行授课,讲述了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这一中国革命斗争史上独一无二的奇迹,并深入剖析了大别山精神的内核,强调其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这场报告深入浅出,教师们深受启发,纷纷表示要将大别山精神融入思政课堂,激励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使命。

大别山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孙伟进行专题授课

7月18日上午,开国中将范朝利之女范西红教授作题为《爸爸的故事》红色主题报告。范教授分别从“反对向组织伸手”“反对占公家便宜”和“反对搞特权”三个维度讲述范朝利将军的亲身经历,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提高党性修养。报告结束后,范西红教授亲笔写下对郑州商学院广大师生的殷切嘱托。


范西红教授作报告及其寄语

现场教学,探寻红色足迹,厚植“初心如磐”精神血脉

为了重温大别山根据地的烽火岁月,感受大别山革命历史中蕴含的精神力量,在现场教学环节,教师们实地探访先烈足迹,瞻仰历史文物,聆听感人故事,走进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为烈士敬献花篮,深切缅怀革命先烈;参观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鄂豫皖苏区将帅馆、许世友将军故居、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专题展馆、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以及大别山干部学院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主题展馆等,感悟共产党人初心不改的使命担当,沉浸式体验革命先辈们英勇无畏、浴血奋战的壮阔历史。

研修学员向英烈鞠躬致


参观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


参观鄂豫皖苏区将帅馆

参观许世友将军故居

参观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专题展馆

参观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

参观大别山干部学院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主题展馆

互动教学,共读红色书信,砥砺“使命在肩”责任担当

在品读红色书信环节,教师们品读了一封封浸透着革命先辈热血与信仰的红色书信。这些书信,有的来自英勇无畏的战士,有的出自智慧果敢的将领,有的则来自平凡而又伟大的父母,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通过细细品读这些书信,教师们仿佛穿越时空,与革命先辈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让教师们更加明白,红色基因不仅是历史记忆,更是新时代前行的动力。教师们纷纷表示,要将这份初心和使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堂,用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和感人事迹激励学生,引导他们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


学员代表共读红色书信

交流研讨,碰撞思想火花,实现“学思践悟”认知升华

在交流研讨环节,教师们踊跃发言,分享心得。大家围绕如何将大别山精神融入思政课、大别山精神的丰富内涵及其启示、以及如何在思政课中讲好红色故事等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有的教师提出,可以通过模拟历史场景、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历史,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有的教师建议,将红色故事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革命先辈的精神遗产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实际行动。通过深入交流和研讨,教师们拓宽了教学思路,为今后的思政课教学积累了宝贵经验。

交流研讨现场

守正创新,总结研修成果,续写“知行合一”奋进新篇

7月18日上午,研修班举行结班仪式,张艳丽书记主持,马江雁院长作总结讲话。马院长从高度重视、组织严密,内容丰富、安排合理,学风端正、效果良好三方面对本次研修活动进行了总结,并强调思政课教师要努力做到“融会贯通”,“融合”即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课堂内与课堂外的融合、思想与实际的融合,要“汇聚”案例、史料和史实,不断丰富教学素材,让案例与理论、难点与要点“贯穿”始终,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实现课堂内外的互相“通达”,从而武装自己,反哺学生,守正创新地将大别山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结班仪式现场

大别山干部学院党委委员、工会主席、机关党委书记周秋红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并接收学员集体签名的培训班班旗。

大别山干部学院党委委员、工会主席、机关党委书记周秋红为学员代表颁发结业证书

学员代表向大别山干部学院回赠集体签名的培训班班旗

学员代表江琳琳老师和王静洁老师进行典型发言,分享了各自的学习感悟和体会。她们表示,通过5天的学习,被大别山精神所深深浸染,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风亮节而动容不已,更为乡村振兴呈现出的蓬勃生机而由衷赞叹。同时也深刻领悟到学校开展思政课教师实践研修的良苦用心与深远考量,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在肩。作为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让大别山精神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精神支柱,让思政课不仅有深度,更要有温度和广度。


研修学员代表作典型发言

追寻红色印记,赓续大别山精神。大别山之行是全体思政课教师凝心聚力、奋楫笃行的新起点。五天的实践研修,安排紧凑、内容丰富,不仅提升了教师们的理论素养与教学水平,更激发了他们将大别山精神融入思政课堂、引领学生成长的使命担当。教师们纷纷表示,收获满满,意犹未尽,并一致认为要将研修中的所思、所感、所悟、所获融入思政课教学,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师们也将牢记范西红教授的殷切嘱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研修班全体学员合影


(文/姚瑞 翟梦佳 图/李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