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学生代表积极参加2025河南省“出彩中原”大学生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者:李静静发布时间:2025-07-15浏览次数:27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作用,引导青年学子从红色血脉中汲取精神滋养,营造全过程指导、全师生参与、全社会支持社会实践的良好氛围,郑州商学院文传学院选派师范类专业丁林猛、刘梦真、胡丹丹3名学生代表参加河南省第九届普通高等学校“出彩中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师道精神”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以“六个一”实践教学成果为牵引,即创作一幅三笔字、编制一份授课教案、制作一份教学课件、展示一次红色说课、组织一次主题班会、讲授一堂红色教育课,通过理论授课、社会实践、集体备课和授课展示,教育引导参训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赓续红色血脉,以全国模范教师为楷模,以成长为优秀教师为目标,自觉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

7月6日,三名学生代表顺利完成报到,参加入学动员暨开班仪式。

7月7日,我校学生代表参与孟轲教授专题授课,孟轲教授深入解读“十个明确”等核心内容,结合丰富史实与鲜活现实案例,帮助深化对党的根本宗旨的理解与认同。

当日下午,学员们赴史来贺纪念馆及刘庄开展实践研学,在史来贺纪念馆,学员们认真聆听讲解,仔细观看珍贵的历史图片、实物展品和影像资料,系统了解史来贺同志带领刘庄群众艰苦奋斗、改变家乡面貌的光辉历程,深切感悟史来贺同志“跟党走、创大业”的坚定初心与实干担当。

7月8日,孔祥香教授带领学员们系统梳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深入剖析新乡先进群体精神的内核要义。课程中,孔祥香教授以清晰的脉络讲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生动展现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带领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宝贵经验。

下午,刘凤山教授带来三笔字课程,将技能提升与精神传承巧妙融合,助力学员夯实教学基本功,为培育新时代教育人才筑牢基础。我校学生代表共同进行钢笔字练习,当指尖握住钢笔的那一刻,仿佛与时光达成一场温柔的和解。墨色在纸上缓缓晕开,横平竖直间藏着沉淀的耐心,撇捺转折里裹着专注的力量。

7月9日,我校学生代表走进吴金印先进事迹展览馆,从其带领群众改天换地的奋斗历程中,深刻感受共产党人的奉献精神与为民情怀。当日下午,李翔教授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详细阐释教育工作者如何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坚守立德树人初心,为学员指明实践方向。

7月10日,我校学生代表与张荣锁书记面对面交流,聆听他带领回龙村村民劈山修路的感人事迹;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学员们徒步穿越挂壁盘山公路和S型隧道,更能深刻地体会到了当年修路的艰辛以及回龙村民战天斗地、无所畏惧的精神气魄。每一处开凿的痕迹,都仿佛在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奋斗岁月,让大家对回龙精神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

7月11日,渠桂荣教授分享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心得,强调要将红色基因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陈广文教授则聚焦“未来科学家”的使命担当,鼓励青年学子在传承红色血脉中坚定理想,在践行师道精神中勇担时代重任。

7月12日,结业仪式上,学员们以“六个一”成果展示活动成效——一笔笔苍劲有力的三笔字作品,将红色箴言与书法艺术相融合,字里行间传递着对革命精神的敬仰;一份份精心编制的授课教案,紧扣教学目标,巧妙设计互动环节,彰显教学设计的专业性;生动直观的教学课件,通过影像、图文结合,让红色故事更具感染力;精彩纷呈的红色说课环节,授课学员思路清晰、情感饱满,展现对课程的深刻理解;主题班会上,同学们通过分享感悟、情景演绎,深化了对红色文化的认同;而一堂堂生动的红色教育课,更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红色基因在课堂中薪火相传。

其中学生代表丁林猛进行教学课件讲解,生动展现了对红色血脉的赓续与师道精神的践行。

此次“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师道精神”主题活动的圆满落幕,并非传承之路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从红色场馆里触摸历史温度时的震撼,到优秀教师讲述育人故事时的热泪,从集体宣誓中凝聚的育人共识,再到教学研讨里碰撞的创新思路,每一份感动与思考都在指引着方向。

红色基因中蕴含的忠诚与担当,师道精神里凝结的坚守与奉献,学员们表示通过本次活动,打开了格局视野,增强了综合素养,提升了实践能力,强化了使命担当,厚植了家国情怀,他们将带着这份学习感悟,坚定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奋斗,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谱写现代化河南绚丽篇章贡献青春力量,让红色血脉在薪火相传中生生不息。

版权所有:郑州商学院 | 豫ICP备05016371号 | 邮编:451200 | 学校地址:郑州 巩义 紫荆路136号 TEL:0371-64561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