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返家乡”|艺术学院学子个人社会实践心得感悟

发布者:李静静发布时间:2025-07-23浏览次数:61

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领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争做有理想、有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2025年暑假期间,我校各二级学院纷纷响应号召,积极参与到“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当中。接下来请跟随团团的脚步,一起来看艺术学院学子们的个人“返家乡”社会实践心得感悟吧!

23环设11班 朱奕翡

这个假期,有幸我参与了社区双职工家庭小学生托管的社会实践,这段经历让我对责任、沟通和成长有了全新的理解。从“学生”到“临时守护者”,我以为托管只是陪孩子写作业、玩游戏,实际接触后才发现,这需要兼顾学习辅导、安全看护和情绪疏导。面对几个性格各异的孩子——有的活泼好动,有的内向敏感,我必须快速切换状态。这种角色转变让我深刻体会到,“责任”二字不仅是看管,更是用心回应每个孩子的需求。

这段经历教会我的远不止如何带孩子。为了让托管更有趣,我学着设计手工课、讲故事环节,锻炼了策划和沟通能力;面对孩子的突发情绪,我学会了耐心倾听而非急躁应对。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的天真和活力感染了我——他们会因为一道题做对而欢呼,会把偷偷藏的糖果塞给我,这些瞬间让我懂得,简单的快乐往往来自真诚的互动。

如今回想,这次实践不仅是对双职工家庭的一点帮助,更让我在付出中看到了自身的价值。它让我明白,社会实践的意义,或许就在于用微小的行动连接彼此,在理解与被理解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24动画1班 张永月

暑假期间,为了丰富自己的社会实践,提升个人能力,我积极参与了南阳市南召县乔端镇瓦房庄村村委会组织的暑期返家乡志愿者活动,作为办公室辅助人员,深入了解农村基层工作,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提高社会责任感,也在服务他人的同时实现自我成长。

我协助工作人员对各类文件进行分类整理,包括村民信息登记表、低保申请材料等,熟悉了村委会文件管理的基本流程和规范。同时参与村委会的各类会议,负责会议记录工作,如村两委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

此次在村委会的暑假实践是一次意义非凡的经历,让我收据颇丰。在实践过程中,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知识与技能还对基层农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会继续关注农村发展,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3环设3班 闫梦娇

暑假,我怀着一颗返回家乡、服务乡亲的热忱之心,踏上了前往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崇义镇东韩吴村“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之旅。我来到了这里以领读者的身份参加村委会组织的书香读书班志愿活动,我与小朋友们一起探索书籍中的奇妙世界,引导他们培养阅读兴趣,点燃学习的热情,让孩子们在假期中充实了头脑,也增强了他们的之间的友谊。

社会实践让我收获颇丰,它不仅锻炼了我的能力,还让我更加了解社会,懂得了责任的重要性。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这将激励我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社会实践是一次宝贵的经历,我会珍惜并继续积累!我希望我可以在实践中成长,在挑战中变得坚强,让我明白,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走得更远,这次社会实践给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收获,我会继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4动画2班 焦阳瑞

暑假期间,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我积极参加了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金岱街道委员会组织的暑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此次活动的辅助者,从活动的开始到结束的过程中帮助街道人员和讲师完成此次活动,此次活动让我深入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提高了社会责任感,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的提升。

参加暑期青少年心理健康活动,让我对青少年心理与沟通有了全新认知,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参与这类实践是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

活动中,主讲老师用手部游戏打破沉闷,那些简单的拍手互动不仅活跃了氛围,更让我直观感受到:青少年的注意力需要用趣味引导,而非被动灌输。这对我们而言,是从“理论学习者” 到 “实践引导者” 的思维转变 —— 未来无论是支教还是社区服务,都需要这样的共情能力。

如今我懂得,与青少年沟通的技巧,本质是理解他人的能力。这种能力将伴随我们从校园走向社会,而这次活动正是最好的启蒙。

24产品4班 陈梦娇

今年暑期,我走进镇政府参与社会实践,很快便被派往村庄一线,沉浸式体验基层治理的日常。在村支书的手把手指导下,我全程参与了村级会议的筹备与开展。从梳理会议议题、整理村民反馈的问题清单,到提前调试音响设备、按户摆放会议材料,每一个细节都像齿轮般影响着会议效率。会上,村支书用朴实的方言解读医保新政,村民们围着讨论农田灌溉渠的修缮方案、村口水泥路的修补时间。这场景让我真切感受到,基层民主从不是书本里的概念,而是藏在这些带着泥土气的讨论里,连着家家户户的柴米油盐与生计冷暖。

走访低保户的经历,更在我心里刻下了深深的印记。跟着村干部穿过村巷,走进困难群众家中,详细记录他们的身体状况、收入来源和实际困难。有位独居老人紧握着我的手说:“现在政策好啊,你们隔三差五就来看看,比亲人还上心。”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基层工作者的每一次走访、每一句叮嘱,都不是简单的任务,而是把温暖送进民心的具体实践。我们带去的米、油等慰问品或许微薄,但蹲在灶台边听他们说心事、坐在小板凳上帮他们算补贴,才是把政策关怀真正送到了群众身边。

此外,我还加入了村庄环境卫生整治的队伍。顶着烈日巡查村内主干道、沟渠和公共区域,对乱堆乱放的杂物、散落的垃圾拍照记录,随后和村干部一起制定整改方案,协调村民共同清理。从起初面对“卫生死角”的束手无策,到后来学会耐心劝说村民配合,我逐渐理解:基层治理既要靠制度约束,更要靠耐心细致的群众工作。

这段实践像一把钥匙,让我跳出书本里的理论框架,真正走进了乡村的肌理。基层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一次次调解纠纷、一遍遍政策宣讲、一趟趟走访慰问中,维系着乡村的烟火与运转。它教会我最深刻的道理:唯有脚踩泥土,才能听懂田间地头的真实声音;唯有贴近群众,才能掂量出基层工作的千钧重量。

23产品3班 李梦男

本次暑期,我在我的家乡河南省邓州市人民法院进行了暑期实践,作为法院档案部的一名实习生,这段时间在法院参与档案归档和卷宗整理工作,让我对这个看似平凡却至关重要的岗位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这份工作,就是和各种案件材料打交道。每一份卷宗都记录着一起案件的全过程,是法院工作的核心记录,更是当事人权益的凭证。整理时不能马虎。漏掉一张纸、编错一个号,都可能给后续的查阅或办案带来麻烦,甚至影响案件的公正处理。档案归档和卷宗整理工作教会我:在平凡的岗位上,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这份实践它需要责任心、细心、耐心和条理,给我带来了许多成长。更是法院公正司法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这份经历让我受益匪浅,也懂得了尊重每一份岗位的付出。

实践的脚步不停,青春的感悟永续。这些同学的故事,是艺术学子投身实践的缩影。愿这份热忱与收获,能激励更多人踏上实践征途,愿我们都能带着这份从实践中汲取的力量,继续向前,让每一次出发都有意义,每一次成长都被看见。

版权所有:郑州商学院 | 豫ICP备05016371号 | 邮编:451200 | 学校地址:郑州 巩义 紫荆路136号 TEL:0371-64561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