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领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争做有理想、有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2025年暑假期间,我校各二级学院纷纷响应号召,积极参与到“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当中。接下来请跟随团团的脚步,一起来看大数据学院学子们的个人“返家乡”社会实践心得感悟吧!
24数据1班 闫昕
2025年暑假,我以大数据专业学生的身份走进村委会,这段实践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知识与生活的交响。
初涉村务,整理村民信息、归置资料的琐碎中,我触摸到基层治理的肌理。走访村民的日子,更让我读懂“服务”二字的分量。用乡音解读安全知识,为老人记录诉求,尝试用数据分析思维对接需求,我渐渐明白,基层工作的智慧不在于复杂的算法,而在于对人心的体察。团队协作中的协调能力、与村民周旋时的共情力,都是书本无法给予的成长馈赠。
村委会实践是人生珍贵馈赠。它引我走出校园象牙塔,深入乡土,既见乡村发展的希望,亦识其挑战,更让未来方向愈发清晰。
身为新时代大学生,专注学业之余,更应心系家乡、勇担社会责任。基层天地广阔,亟待青年智慧与力量注入。我将携这份收获与感悟,以热忱迎接新学期与未来挑战,让青春在服务社会中绽放光彩。
24计科2班 石惠雨
近期,我参与了反诈宣传专项行动服务义工活动,这段经历让我收获颇丰,在反诈宣传活动中,我们走进社区,通过发放宣传手册、案例讲解等方式,向居民普及常见的诈骗手段,如网络刷单、冒充公检法等。面对老人们疑惑的眼神,我们耐心解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反诈知识传递给他们。看到居民们从最初的懵懂,到逐渐提高警惕,主动分享身边可疑信息,我深感自己的付出是有意义的。
通过这次义工活动,我学会了如何与不同群体沟通交流,提升了自己的应变能力和服务意识。更重要的是,我深刻体会到公益的力量。每一次真诚的讲解,每一次细致的服务,都能为他人带来改变。这份经历让我懂得,社会的和谐美好,需要我们每个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未来我也会继续投身公益,传递更多温暖。
23数据3班 蔡新悦
当行李箱碾过家乡熟悉的石板路,我知道这场"返家乡"社会实践,将成为大学生涯里独特的注脚。在2025年暑假里,我参与了河南省开封市杞县柿园乡7月10至8月1日的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柿园乡团委书记葛超辉的带领下,我在河南省开封市杞县柿园乡乡政府开始了为期二十天返乡社会实践,主要负责接打处理乡政府事务的电话,和查看管理村庄农田的监控,防止秸秆燃烧。在这里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认知世界的新维度,让我在书本理论与乡土实践的碰撞中,读懂了学校推动这项活动的深意,也触摸到了青年成长的另一种可能。
这次返乡社会实践,让我对家乡有了全新认识。走在熟悉的街道,发现昔日的土路变成了柏油路,闲置的旧屋改造成了乡村书屋。跟着村干部走访时,看到农户用直播卖起了土特产,老人们在文化广场跳着广场舞,这些变化藏着乡村振兴的活力。
23数据3班 韩霜
在万聪英语智能自习室辅导初中生的暑假实践,让我深切感受到科技赋能教育的魅力。学生们通过应用“未来书房”系统进行对学过的知识查缺补漏,对新的知识进行学习。他们能够对多个科目进行学习,没有局限性。我能通过学生的测试数据能精准定位他们每个人的薄弱环节。
借助系统,我为学生定制个性化辅导方案:给基础弱的学生调取高频错题集,用乐乐课堂相关动画课程帮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提升兴趣。
这段经历让我明白,教育科技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连接知识与兴趣的桥梁。它让我看到大数据在教育中的潜力,也让我更坚定了用专业服务社会的决心。
24计科1班 王佳一
在洛阳东高速路口收费站送水的志愿经历,让我收获良多。烈日下,递出的每杯水都连着一句真诚的“谢谢”,这份被需要的感觉,比任何赞美都动人。
在高速路口停下的,有送货的大车司机,也有到处奔波的打工人,我们只能付出自己的一份心意,在炎热的天气为他们送上一口水,有人还会反过来问我们需不需要帮忙。这些细节教会我换位思考,也让我懂得,微小善意能在陌生人之间搭起信任的桥。
其实,志愿服务从不是单向付出。我们送出的是水,收获的是内心的充实;社会因这些点滴温暖,才更像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
24计科2班 肖俊怡
暑假期间,我在汝阳县工业信息化与商务局部门参与政务实践,收获良多。通过协助文件整理、政策宣传及窗口服务等工作,熟悉了政务流程,体会到民生需求的重要性。
实践让我增强了沟通和责任意识,学会了灵活应对问题,也深刻理解了“为人民服务”的意义。未来将继续提升能力,积极参与实践,为社会贡献青年力量。
24计科2班 郭漫漫
在这个灿烂的暑期我踏上了社会实践的旅程,选择了一个充满意义的方向——陪伴与教育乡村的孩子们,并为乡村的农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带着满满的爱心与期待,走进了乡村的小学。在这里,我不仅为孩子们辅导功课,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剪纸花就是其中一项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活动。一张张红纸,渐渐变成了栩栩如生的花朵、动物,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除了陪伴教育,我还卷起袖子,走进了农田。在农民伯伯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松土、除草,体验了农耕的辛勤与乐趣。汗水浸湿了衣背,但我的脸上却洋溢着满足与自豪的笑容。
这次暑期社会实践,不仅让我深入了解了乡村的教育与生活状况,更让我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与意志。
23数据3班 卫润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共建美丽乡村,我们社区组织志愿者开展今年的美化乡村环境的社会实践活动。社区工作人员带领我们志愿者们进入垃圾清理、改善乡村环境、提升居民的环保意识和文明素养的活动中。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我和小伙伴们看到乡村中乱丢垃圾、乱涂乱画等不文明行为,并且一起在街道清理垃圾,宣传环保知识和方法。这次实践活动也让我们明白了环境保护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并参与其中的责任。
在这次的美化乡村环境社会实践中,我有了很多收获和体会。以后,我也将继续关注环境保护问题,并积极参加相关活动。同时,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志愿者的行列中,一起努力让乡村变得更加美好!
24数据1班 崔天宇
在推广“小驿零工”小程序的实践里,我见证科技助力就业的温度。带着政府搭建、服务老乡的初心,我和伙伴走村串户,举着二维码立牌,教乡亲扫码注册、完善信息、筛选岗位。有人仔细研究家门口的零工机会,有人反复练习线上接单流程,数字鸿沟在耐心讲解中被填补。
当看到一位阿姨通过小程序找到心仪工作,眼里透出的光亮,我明白这不仅是推广软件,更是为就业添翼、给生活赋能。双向奔赴的过程里,我收获了成就感,更懂基层需求,愿继续做就业桥梁,让“小驿零工” 照亮更多人求职路,把政府的民生关怀,稳稳送到老乡身边。
23数据2班 王乔乔
暑假的社会实践让我对“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作为大二学生,我参与了我们村组织的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家乡的美丽添砖加瓦。
我们跟着村干部清理村道旁的杂草,给老旧墙壁画上农耕主题的彩绘,还帮老人把智能手机里的字体调大、绑定医保电子凭证。起初觉得这些都是琐碎小事,直到有位大爷拉着我的手说:“娃啊,现在村里路干净了,墙上画得像年画似的,连看病刷卡都不用跑老远了。”
那一刻我忽然懂了,家乡的 “美丽” 不在宏大叙事里,而在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中。原来我们俯身拾起的每片垃圾、画出的每笔色彩,都是在为故土织就温暖的底色。这次实践让我明白,对家乡的责任,就藏在脚踏实地的付出里。
暑期社会实践,于大数据学院的学子而言,是一场浸润着成长力量的试炼。他们怀揣专业所学扎根基层,在为民生需求提供精准服务的过程中,读懂市井烟火里的百态人生;在一次次躬身实践的体验里,愈发清晰地触摸到青年肩头的责任担当。以实践为火把,点燃当下,更照亮逐梦征途上那片璀璨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