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梦雪,汉语言文学教研室专职教师,本学期主讲《中国古代文学II》课程。
教学内容:第二编 秦汉文学
主要任务:了解秦汉文学发展的整体样貌;掌握儒家、道家、法家等重要流派思想对秦汉文学的影响;理解文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分析吕不韦、贾谊、董仲舒、司马迁等主要作家的思想,以及其代表作品的艺术特色和价值。
《中国古代文学II》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对学生的理解、分析、探索、研究等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教好这门课,于梦雪老师以OBE理念为指导,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建构系统的知识框架,最终使学生获得学习知识、分析探索、解决问题等能力的提升,实现用文学影响和塑造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一、注重挖掘学生潜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文学”里的很多知识,学生并不陌生。但作为大一新生,很多学生总是担心自己说错,或是理解过于浅薄,所以不敢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想法。于老师在课堂上特别注重互动教学。一方面,于老师利用历史人物和史料的不同内容,挖掘学生对作家、作品及其社会各种因素的已知了解,引导学生主动分享,并积极思考政治、经济等各种因素对文学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于老师会结合学生与课堂实况,通过一个个环环相扣的问题或是能激发学生探索热情的小故事,引导学生主动发言,分享他们对文学发展中主流意识形态的认识,以及对作家、作品的理解。
二、构建文学经纬脉络,强化学生整体意识
《中国古代文学》这门课程内容繁杂,体系宏大,且每一个阶段的文学发展都具有密切的联系,比如《中国古代文学II》中的秦汉文学就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充分理解作家、作品的精神内涵,整体把握文学的流变与特色,于老师在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且不断组建文学、政治、思潮等各方面之间的纵横关系,引导学生在分析文学的发展,以及作家、作品的思想与特色时,能够多维度地辩证思考与理解。
三、点滴渗入人文影响,助力学生综合发展
学习文学史,不能只停留在对文学史发展脉络的把握上,也不能仅仅满足于认识了一位位才华卓绝、思想非凡的作家。对于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从文学史的角度认识中华文化的深邃,从文人、作品的思想内核中汲取提升自我的养分。于老师在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挖掘作家、作品中的积极精神,比如晁错的深刻、司马迁的坚韧,《吕氏春秋》中的智慧、《上林赋》中的反思;并善于引导学生结合当下实际,联系自身,找到他们可以从中学习到的做人、求学、处事等方面的法则。
四、总结
作为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通过《中国古代文学II》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和掌握秦汉时期文学的发展脉络,更能从一位位贤哲文人身上获取人生的智慧和前进的动力,从而得到自身的全面、综合发展。
(文/图 谷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