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一体:OBE导向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实践探索 ——文传教师吉宇与她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

发布者:乔玉洁发布时间:2025-04-25浏览次数:30

吉宇,文传学院教育学第一教研室专职教师,本学期主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

课程内容:第四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

核心任务:了解实验操作类活动的内涵;理解实验操作类活动设计的基本要求;能够组织和实施不同年龄班的实验操作类活动;在活动组织实施过程中坚持“幼儿为本、严谨求实”的科学教育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要求,掌握不同年龄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吉老师执教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构建了“教学改革驱动+OBE成果导向+课程思政浸润”的三维育人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教学改革引领下的“知行合一”教学模式创新

4月16日第三节课,在H308教室,吉宇老师为22学教4B班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课。围绕“实验操作类科学活动的教学设计和组织”这一教学核心,吉老师突破传统讲授式的藩篱,精心构建“理论-实践-反思”教学模式。课堂上,吉老师运用问题驱动方式,抛出“实验前中后具体任务如何设计”等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学生们各抒己见,在思维的碰撞中,对实验操作类活动的认知不断得以深化。讨论结束后课堂随即转换,学生化身“幼儿教师”,模拟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最后,通过教师点评、学生互评、小组自评等多元评价反馈方式,全面复盘课堂学习成果。

讲课过程中,吉老师设置“火山喷发”小实验的教学情境,通过“材料选择-问题设置-引导策略-安全规范”的问题链,驱动学生进行教学设计。在模拟教学环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微型课展示,通过角色扮演体验教师与幼儿的双重视角。这种沉浸式学习使理论认知与实践操作形成良性互动,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难题。

二、OBE理念指导下的“成果导向”教学体系构建

吉老师将OBE理念深度融入课程建设,形成“目标设定-过程监控-持续改进”的闭环系统。课程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为基准,将培养目标细化为教学设计能力、活动组织能力、教育评价能力三个维度,每个维度设置可观测、可量化的具体指标。

在教学实施中,教师构建了“三评三改”机制:学生自评聚焦教学设计逻辑性,同伴互评侧重活动组织有效性,教师点评关注教育理念先进性。例如在“火山爆发”模拟教学活动中,通过三方评价发现试讲者在教姿教态、师幼互动等方面存在不足,随即开展针对性改进训练。通过这种基于证据的持续改进机制,使课程目标达成度逐步提升,充分体现了成果导向教育的优势。

三、课程思政浸润中的“立德树人”价值引领

吉老师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学,形成“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双维浸润模式。在“实验操作类活动”教学中,通过科学史案例渗透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借助安全教育环节培养责任意识,利用小组合作培育团队精神。如在进行“植物生长实验”教学设计时,引导学生融入生命教育元素,培养幼儿尊重生命、关爱自然的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吉老师逐步构建师德养成四步法,即通过教学案例中的师德示范→模拟教学中的行为体验→反思评议中的价值澄清→实践改进中的品格固化。这种浸润式培养使学生在掌握教学技能的同时,逐步形成“儿童为本、严谨治学”的职业信念。

四、总结:三维育人践初心,OBE范式拓新程

吉老师的教学实践生动诠释了“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学生们通过“学中做、做中学”,实实在在地掌握了专业本领,培养出了更能贴合行业需求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文/图 谷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