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日至22日,第八届全国人文社科实证研究与论文写作线上线下同步研讨会圆满举行。本次会议聚焦人工智能时代人文社科研究方法的创新与变革,吸引了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的多位专家学者、师生代表线上线下共同参与,共同探索学习实证研究新方法与论文写作新范式。我院教师胡慧娟、谷陈梦受邀参加本次会议。
本次研讨会设立两大专题,系统覆盖人文社科研究的完整链条。专题一“人文社科中英文核心论文撰写、投稿和发表的技巧”由河南大学教师兰国帅博士主讲,专题二“人文社科中英文学术论文的量化研究方法、工具与操作”由台湾知名统计专家张伟豪博士主讲。
兰国帅博士从核心期刊论文的选题方法入手,详细讲解了中英文论文的撰写方法、投稿策略和发表技巧。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课程重点介绍了GenAI大模型(ChatGPT/DeepSeek)在学术论文写作中的创新应用,包括提示语撰写技巧、AI辅助文献研究、量化与质性研究方法整合等实用内容。通过具体论文实例,参会者亲身体验了如何借助人工智能工具提升科研效率与质量。兰博士在课程中表示,“掌握AI辅助科研的技能已经成为当代学者的必备能力”。张伟豪博士作为亚洲知名的统计学专家,为学员系统讲解了量化研究的最前沿方法。课程内容涵盖CB-SEM理论与AMOS软件操作、PLS-SEM理论与SmartPLS软件操作、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理论与软件操作,以及多种统计分析方法的整合策略。张博士以其幽默风趣的授课风格,将复杂的统计理论变得生动易懂。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软件操作演示,学员们逐步掌握了多种高级统计方法的应用场景和操作技巧。张伟豪博士表示:“量化研究方法正在向多元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学者们需要掌握多种工具才能应对复杂的研究问题”。
本次研讨会精心设计了“理论-方法-工具-写作-发表”五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在五天的时间内,通过32学时的密集培训,帮助学员系统掌握人文社科实证研究的完整流程。我院两名参会教师表示,本次学习不仅提升了个人研究能力,更深刻认识到数字化转型时代人文社科研究方法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会用本次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研究中,产出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助力学院学科建设与科研发展。
(文/图 谷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