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传学院知识产权专业开展2025-2026学年实习实训活动

发布者:乔玉洁发布时间:2025-11-04浏览次数:48

为强化知识产权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筑牢专业知识应用基础,2025年10月27日至10月31日,文传学院针对23级产权专业学生开展专业实习、24级产权专业学生开展认识实习,以“校内实操+校外调研+专题研讨”多元形式,推动理论教学与实务应用深度融合,助力学生搭建专业认知框架、提升职业素养。

10月27日,实习活动以法律检索能力筑基拉开序幕。上午,23级产权1班、2班同步开展法律检索工具实操与案例库数据库入门课程,郑璐璐、王继风两位老师通过演示和实操,指导学生掌握法律文献检索逻辑与案例库精准查询技巧,为后续专业学习与实务应用打牢工具基础;24级产权1班则开展实习岗位规划活动,孟亚娣老师结合知识产权行业需求,梳理法律研究、专利代理、商标维权等典型岗位的职责与能力要求,帮助新生建立职业认知。下午,23级两个班级延续上午的检索工具学习,进一步巩固实操技能;24级产权1班开展法律职业初印象分组讨论,各组通过案例分享、角色模拟,清晰呈现法官、检察官、知识产权律师等职业的工作特点,深化对专业方向的理解。

10月28日,实习聚焦案例模拟与文书入门,强化学生实务操作能力。上午,23级产权1班学习法源案例模拟系统,法源案例模拟系统工作人员详细讲解系统操作流程,从案例导入、法律条文匹配到模拟庭审流程设计,带领学生熟悉案例分析全环节;23级产权2班、24级产权1班也在王老师、孟老师指导下,同步推进案例系统学习与基础认知课程。下午,23级产权1班、2班开展“法源案例模拟”实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扮演律师、法官等角色,完成模拟庭审中的文书提交、质证辩论环节,切实提升法律应用能力;24级产权1班开启法律文书入门课程,孟老师围绕起诉状、答辩状等核心文书的格式规范、内容要素展开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法律文书写作逻辑。

10月29日,实习活动丰富场景,兼顾校内模拟与校外见习。上午,23级产权1班、2班开展案例法庭模拟,老师选取知识产权侵权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还原法庭审判流程,从法庭调查到法庭辩论,学生严格遵循法定程序推演,深化对庭审规则的理解;与此同时,24级产权1班在孟亚娣、侯倩两位老师带领下前往巩义市人民法院见习,通过参观诉讼服务中心、审判法庭,直观了解法院案件受理、审判流程,感受司法实务中的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下午,23级两个班级继续推进法庭模拟实操,24级产权1班学习法律文书写作,重点训练文书中的事实陈述、法律论证技巧,确保文书内容严谨规范。

10月30日,实习结合专业建设高地特色,将知识产权保护与地方文化IP深度结合。上午,23级产权1班、2班在四位老师带领下,前往杜甫故里开展实地调研。调研中,学生围绕“杜甫文化IP的知识产权保护”主题,结合著作权法中文化作品保护范围、商标法中文化IP商标注册与侵权认定、专利法中文化衍生品外观设计保护等专业知识,实地考察杜甫故里的文化展品、文创产品,分析其在IP开发、运营中可能面临的侵权风险,如文创产品设计抄袭、文化符号滥用等,将课堂所学三大核心法与文化IP保护实务紧密衔接。

同日上午,24级产权1班观看法学影视作品,老师引导学生从影片情节中提炼法律争议点,培养法律思维;下午,23级产权1班开展杜甫文化侵权风险研究专题讨论,各组汇报调研发现并提出针对性保护建议;24级产权1班围绕影视作品中的法律问题展开讨论,进一步强化法律分析能力。

10月31日,实习进入总结提升阶段。上午,学院在自力楼三楼报告厅举办律所专题讲座,邀请资深律师分享行业动态、实务经验与职业发展路径,律师结合自身经历分享行业能力需求,助力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下午,23级、24级所有班级撰写实习成果报告,学生结合一周实习内容,总结在法律检索、案例模拟、实务调研中的收获,反思专业知识应用、实务操作中的不足,为后续专业学习制定规划。

此次为期一周的实习活动,既夯实了学生专业基础能力,又通过文化IP保护调研等特色环节凸显知识产权专业建设优势。学生纷纷表示,实习不仅提升了实务操作能力,更深刻理解了知识产权在文化保护、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未来将进一步强化专业学习,努力成长为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知识产权人才。

(文/图 孟亚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