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7日下午,我院教育学教研室在自立楼H209教室举办《中外教育史》课程专题教研活动。本次活动以“课程引领科研:课程教学疑难点向科研增长点的转化”为主题,旨在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研相长。活动由孙仕琪老师主持,特邀马广柏教授进行专业指导,靳亦鸣、常清芳等备课组全体教师参与,教育学第一教研室无课教师也参与旁听交流。

在教研活动的主体环节,四位主讲教师基于教学实践,系统提出了课程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孙仕琪老师围绕学校商科特色背景下的课程考核设计、课堂参与度提升策略以及地方文化资源融入等维度提出了建设性思考;侯倩老师深入探讨了历史背景与教育史知识的有机融合方法;靳亦鸣老师从比较教育史视角分析了学生跨文化关联认知能力的培养路径;常清芳老师则聚焦课程内容与学术前沿的衔接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

马广柏教授在指导环节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专业指导。针对孙仕琪老师提出的考核方式问题,马教授建议基于OBE理念设计多元化考核方案,提出可让学生通过分析杜甫诗歌等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教育思想,既考查知识掌握程度,又检验理论应用能力。对于侯倩老师提出的史实融合难题,马教授强调要通过“政治-经济-文化”三维框架解析教育现象的历史必然性,建议采用案例教学法将抽象知识点具象化。
在回应靳亦鸣老师的关联性认知问题时,马教授建议打破教材章节限制,按照教师自己的课程设计重构教学内容,并在课程中设计跨文明比较的专题研讨环节。对于常清芳老师提出的学术前沿问题,马教授建议教师基于课程进行科研,定期向学生推介最新研究成果引导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之上,接触学术前沿。

活动最后,教育学第一教研室主任滕菲菲作总结发言。她指出,本次教研活动不仅发现了教学真问题,更重要的是找到了将问题转化为科研课题的有效路径,体现了“教学提出问题、问题形成科研、成果走进课堂”的良性循环。她要求备课组教师认真消化马教授的建议,将研讨成果落实到具体教学实践中,持续推进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据悉,本次教研活动形成了系统的后续实施方案,包括成立微型课题组、申报校级教改项目、开展行动研究等具体举措。备课组将在新学期全面推进课程改革,重点在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方法创新和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进行探索,力求打造具有示范性的高质量课程。
(文/孙仕琪 图/付培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