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传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开展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实习实训活动

发布者:乔玉洁发布时间:2025-11-12浏览次数:65

为深入贯彻落实文化育人理念,衔接专业理论与实践,推动杜甫文化与汉语国际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文传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于2025年10月27日至11月7日,开展认识实习与专业实习实训活动。本次活动覆盖2023级与2024级全体学生,以“杜甫文化融入国际中文教育”为主线,将深厚的杜甫文化资源转化为鲜活的教学素材,有效强化了学生的文化教学意识与跨文化传播能力。

首先,负责实习实训的刘露老师和于巧燕老师分别向2023级和2024级讲明了实习的目的、具体安排等,确保确保不同年级学生均明晰自身实习重点与任务边界,明确文化融入教学的核心要求,知晓安全规范与考核标准,为后续各项实践环节有序推进筑牢基础。

10月28日-30日,学院组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分批赴巩义杜甫故里教育基地开展沉浸式学习,在专业讲解员的引导下,学生们循着诗圣足迹,系统了解杜甫的生平轨迹、文学成就与精神内核,亲身感受杜甫文化的厚重底蕴。针对不同年级的培养目标,此次探访各有侧重:2024级学生聚焦 “文化资源转化”,在参观中探索杜甫文化走进国际中文课堂的可行路径,逐步建立文化教学素材积累意识;2023级学生则带着明确的教学任务深度参与,围绕杜甫诗歌中的家国情怀等核心文化元素,设计面向海外学习者的文化体验活动方案,实操能力得到切实提升。

为帮助学生洞悉行业前沿,学院特邀业界专家带来两场高质量专题讲座。河南省教育厅国际中文推广基地负责人黄金今老师面向2023级、2024级学生,以《国际中文教育职业发展解读》为题,结合自身在“一带一路”国家的一线教学经历,深入剖析全球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与人才需求,详细解读国际中文教师证书备考要点与职业发展通道,为学生勾勒出清晰的职业蓝图。巩义文联作家协会秘书长李晓娜老师则为2023级和2024级学生学生带来《笔架山下的跨文化对话》讲座,从杜甫诗史切入,阐释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传播的核心内涵与实践路径,帮助学生筑牢专业学习的文化根基,增强职业担当意识。

校内实训环节精准对接不同年级学情,构建起分层递进的能力培养体系。2024 级学生通过集中观摩北京语言大学名师教学视频、《走进中国》等优质文化教学资料,开展课堂观察与案例分析,在指导教师带领下进行小组讨论、撰写反思报告,逐步构建科学教学观,实现从理论到实践认知的平稳过渡。2023 级学生则参与“观摩—讨论—实践—反思” 闭环训练,先系统研讨优秀教案与课件,再分组完成教案编写与课件制作,有效锤炼了学生的课堂实操能力、反思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

本次实习实训内容充实、组织周密,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们在实践中深化了对专业理论的理解,明确了自身能力短板与努力方向,从事国际中文教育的信心与决心显著增强。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实习实训改革,助力学子怀揣文化自信与专业担当,在国际中文教育的广阔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

(图/刘露 文/徐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