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下午,通识教育中心组织召开了“文化类通识课程建设研讨会”,旨在以审核评估为契机,以质量为导向,进一步加强通识课程建设,持续优化通识教育体系。通识教育教研室全体专职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上,多位教师分享了他们在通识课程建设中的经验与心得。罗丹老师详细阐述了核心课程建设中文稿撰写、课件制作及视频录制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并提出了诸多宝贵建议。赵振义老师分享了《中原文化》课程的建设经验,围绕课程教学目标、框架构建、教学方法及考核体系,全面展示了该课程的建设成果。新聘教师刘浏烨分享了《中国饮食文化》课程的建设情况,并就如何更好地融合理论与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与会教师围绕传统文化与通识教育融合的路径与意义展开了热烈讨论,并一致认为,加强文化类通识课程建设不仅关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更关系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大家纷纷表示,要依托“郑商一小时文化圈”,深入挖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郑商特色课程建设,完善并更新教学内容,推动通识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
会议最后,通识教育中心马锋主任强调了通识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并指出应将OBE理念与通识课程建设紧密结合,进一步提升课程质量。他鼓励教师们积极探索OBE理念在通识教育中的应用路径,推动课程质量的持续提升。
此次研讨会的召开,进一步凝聚了共识,不仅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深化了地域优秀传统文化与通识教育的融合路径,更为课程建设的优化与升级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与方法。会后,通识中心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持续推进地域文化与通识教育的深度融合,积极探索课程改革的创新实践,不断提升课程质量与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为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文/曹林娟 图/雷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