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顺应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落实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相关政策要求,通识教育学院利用暑假选派三批次四名教师参加人工智能教师培训及学术研讨,为秋季学期开通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做好了充分准备。
院长马锋于7月6日至10日参加了由武汉大学、中部地区通识教育联盟联合举办的“智识无界:人工智能时代通识教育思维与技能提升培训班”,培训内容覆盖了人工智能课程群创新、智能时代下人文素养培育与AI赋能等内容,院长马锋在培训结业仪式上发言,交流了学习感受及我校的通识教育做法。
7月5日,刘浏烨老师参加了南京大学举办的“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创变与守正”研讨会,会议探讨了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创新以及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为我校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思路。
7月21日至24日,白明月和张金珂两位老师赴沈阳参加第十九届数学建模教学与应用会议,会议聚焦数学建模教学研究、AI大模型、大数据分析等领域,两位老师深入学习了数学建模课程与AI融合教学改革的前沿理念,培训对优化大学数学教学与数学建模改革工作,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四位老师返校后,将所学所思积极转化为教学筹备。经过暑假的充分准备,并与各学院协同向教务处汇报同意,秋季学期将面向全校学生开设7门人工智能通识面授课程(见下表)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开课学院 | 课程组负责人 |
人工智能类 | 人工智能伦理 | 通识教育学院 | 马锋 |
人工智能类 | 从ChatGPT到Deepseek | 通识教育学院 | 赵振义 |
人工智能类 | 人工智能发展与跨域应用 | 通识教育学院 | 刘浏烨 |
人工智能类 | 人工智能设计与应用 | 艺术学院 | 张振中 |
人工智能类 | 智能建造行业应用与实践 | 智能建造学院 | 段君胜 |
人工智能类 | AI赋能建筑建模 | 智能建造学院 | 崔天伦 |
人工智能类 | 3D打印 | 机电工程学院 | 李雅芳 |
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的开设,不仅优化了学校的通识课程体系建设,更为学生搭建了人工智能的学习平台,有助于培养学生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为他们在未来的职业发展赢得先机。
(文/图 孟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