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开展——共读《追风筝的人》,探人性救赎之路

发布者:孔颖发布时间:2025-04-26浏览次数:10

为营造“书香校园”氛围,激发阅读与思考热情,机电学院学术部于4月25日在信工大楼C区三楼会议室举办读书分享会。本次活动由学术部干事邹海峰主讲,带领同学们走进卡勒德·胡赛尼的经典作品《追风筝的人》,感受战乱中的友情、背叛与救赎。

活动现场

分享会伊始,首先对《追风筝的人》的创作背景与阿富汗社会文化进行了介绍,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阿富汗的政局动荡与种族矛盾,让同学们对书中故事的时代底色有了清晰认知。他结合书中对喀布尔市井生活、传统风筝节的描写,勾勒出战争前阿富汗的风土人情,为理解人物命运埋下伏笔。

学术部干事邹海峰分析主要角色

随后深入分析书中主要角色:主人公阿米尔的怯懦与觉醒,仆人哈桑“为你,千千万万遍”的忠诚与悲剧。他解读道,阿米尔的背叛源于阶级差异与内心恐惧,而哈桑的隐忍则折射出底层群体的无奈。通过角色对比,他引导同学们思考“愧疚与救赎”“责任与勇气”等深层主题。

学术部干事邹海峰分析主题中

书中阿米尔重返阿富汗营救哈桑之子索拉博的情节引发热烈讨论。阿米尔在绝境中直面过去的勇气,映射着“救赎需要行动”的内核。同学们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对“如何面对遗憾”的感悟,现场交流氛围浓厚。

同学们分享感悟现场

此次读书分享会,同学们沉浸于阿富汗文学的独特魅力,在书中故事里探寻人性的光芒。机电学院以活动为纽带,推动文学与理工思维交融碰撞,助力学生在阅读中开阔视野、滋养心灵,让书香成为校园文化中一道动人的风景线。

(文/图 机电学院新媒体)

苏迪A校区:
苏迪B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