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奖学金个人优秀事迹——罗倩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4-13浏览次数:0

国家奖学金个人优秀事迹——罗倩

发布人:成功学院学务处资助中心 时间:2018-04-13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充分展现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风采,发挥榜样作用,鼓励广大高校青年学子勤奋学习、勇于实践、拼搏进取、全面发展,我校罗倩同学个人事迹优秀,望全院学子认真学习。


国奖事迹--郑州成功财经学院--罗倩(生活照)_副本.jpg

个人简介:

罗倩,女,汉族,1995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工商管理系审计学专业2014级学生。曾获得国家奖学金,2017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三等奖、河南省第八届英语翻译竞赛二等奖,被授予河南省“三好学生”等多项荣誉称号。

我的大学这四年

高三的时候,我的高中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大学如大海,海纳百川包容你的个性,又毫不留情吞噬你的存在感。”前者,指大学的多样性,后者,则指个人的定位。好在这四年的摸爬滚打中,我总算在这片大洋里找到了一丝存在感,找到了我的兴趣。

跟室友提出一个假设,假如再回到大一,你选择怎么过这四年?室友灿烂一笑说,那我一定好好计划一下!如果能重新来一次,这四年的轨迹是否是别样的风景? 

回想我大一刚入学,简直是个“三无”青年,无独自离开过家,无住宿经验,无一件事不茫然,一切从头来。从开始的笨手笨脚,到慢慢摸索到生活的诀窍,举个简单的例子,大一放假回家,我要花五个小时整理东西,累得气喘吁吁;大三放假回家,给我一小时,收拾干净还不带喘粗气的,看,这就是成长啦!生活上的成长让我把劳动当成了一种理所应当,从大一的劳动教育,大二的教室卫生,到大三大四宿舍的公共卫生,看似很麻烦的事,却从点滴中改造着我,让我觉得干净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

生活上如此,学习方法上我也有了转变。从高中到大学的过度,就是从教学到自学的过度。我们出生的这个年代太好了,有这样一句话“互联网颠覆教育”。汲取知识的方式不再只是面对面,还有可能是线上线下,甚至同辈之间。我很感谢在大学里遇到的每一位老师,他们每个人都是优秀的个体,大一教我英语的周娟老师,和蔼中带着智慧;基础会计田莉莉老师,豪爽又不失细心地为我打开了专业课的大门;中级财务会计姜鑫老师,让我看到了连老师都在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财务管理贾娇老师,让我从枯燥的数字里看出了有趣;税法祝锋领老师,让我明白做人硬气的资本是有过硬的能力;审计学韩冬老师,让我知道审计真的好难学,但学起来真的很有意思;报表分析史维维老师,让我懂得专业知识要融会贯通;会计英语张倩丽老师,让我明白眼光不能局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要向外看。每一位教过我知识的老师,都以他们的人生阅历教给我了做人的道理,而这些道理,恰恰是比知识更宝贵的东西,这就是所谓的与师为友,获益匪浅了。而在学习过程中,我十分愿意把好的思路、想法和结果与别人分享,担心别人走到自己前面的想法是不健康的,也无助于成功。有一句谚语说,“你付出的越多,你得到的越多”。对他人坦诚相待的结果,就是换来另一份坦诚。

提起友谊,那就不得不说大学里积累的友谊了。大学中很多事情是无法复制的,这头一个,便是感情。舒婷有句话叫“人到中年友情之数和头发的多少成正比,友情之数日渐凋零”,何况大学里的友谊是无法复制的集体感情。大一的教室装扮大赛,我作为宣传委员,理所应当负全责,但是经验少加缺乏组织能力,导致迟迟不能完成布置,后来班里的同学知道了,周末来帮忙赶工,我有生之年都不会忘记,一群人在教室里热热闹闹做一件明明很枯燥的事,却还那么开心的场面。不论是班集体,还是宿舍,那种租个电动车,一帮人骑着去杜甫故里踏青,去青龙山爬山,一帮人昏天黑地的聊人生聊理想,然后考试周一起挑灯夜读的记忆,怕是难再有了。

要说这四年,我最大的成长就在于自我认知的转变。大学期间,一定要培养独立思维能力。与高中的区别在于,首先,专业知识让我开始用专业的思维方式去观察这个世界,例如出门吃饭开发票,以前我觉得这事挺没必要,学了审计,我明白发票不仅是企业报税的依据,也是会计的一项原始凭证,更是审计的一个手段。其次,除了专业眼光,还要用自己的眼光去分析和看待这个世界,也就是所谓的世界观。人的成功除了心理素养的成功,还有就是思维方式的成功。很感谢我们学校这个藏书量丰富的图书馆,让我虽不能行万里路,却能在书中找到自己的黄金屋。

我这四年里,最后一点值得说的,就是学会反思。一件事情需要反思的地方有很多,以前学习的时候,有五分急功近利在里面,我迫切的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最多的知识,殊不知自己是在浪费知识。不论是在感情还是在学习上,经常功利性的去想很多的结果,往往求之不得。做事的时候让自己安静下来是件很难得的事情,心中无杂念,必有结果,我相信做了就会有好结果,不做就是赌博,赌博有人会赢,但是概率是很低的,我们谁能保证自己一定是好运气吗?我觉得不一定,那为什么不用去做好一个过程的方式去求得一定还不错的结果呢?

转眼我已快要毕业,马上就要拥抱社会,这四年的经验告诉我,生活中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事情也并非非黑即白,白岩松曾经说,当你真正走进生活的时候,你会发现幸福的事是百分之五,痛苦的是百分之五,剩下的百分之九十都是平淡的,日复一日。而聪明人会善于把百分之九十的平淡转化为幸福,不聪明的人会“善于”把这百分之九十的平淡往痛苦那靠,亏死了,我们当然要学会做那聪明的人 !生活就是这样,只有做好迎接平淡的准备才有可能创造属于你自己的辉煌,如果认为生活本该辉煌的那就是注定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