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奖学金个人优秀事迹——闻亚萍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充分展现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风采,发挥榜样作用,鼓励广大高校青年学子勤奋学习、勇于实践、拼搏进取、全面发展,我校闻亚萍同学个人事迹优秀,望全院学子认真学习。
个人简介:
闻亚萍,女,汉族,1995年7月出生,中共预备党员,郑州成功财经学院会计系会计学专业2014级学生。曾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第四届大学生会计与商业案例精英挑战赛“二等奖”和“最具创意团队奖”、河南省会计技能大赛“一等奖”、河南省翻译竞赛“三等奖”,被授予河南省“三好学生”、河南省“优秀毕业生”等多项荣誉称号。
越努力 越幸运
我出生于河南信阳市的一个农民家庭,家中有六口人,父母虽然没有固定工作,但从小就教育我们要勤俭朴实,学会感恩,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无论在生活还是在学习中,我都严格要求自己,学着为人处事,学着适应环境,学着追求完美。我觉得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的过程,只有自己不断地努力,给自己创造机会,好运才会伴随自己左右。
我是一个活泼好动,热爱交友的女孩,喜欢各种新鲜、有挑战性的事物,在学好基础知识保持成绩优异的前提下,我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锻炼提升自己。记得参加北京首都经贸大学举办的第四届两岸四地大学生会计与商业案例“启课程杯”大陆地区选拨赛,那是历经大半年的学习和考验,也是我从大二就关注的一个比赛,那个时候由于所学的专业内容摄入较少,无法取得参赛资格,能代表学校参赛的都是大三大四的学长学姐。那时的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好专业课,取得去北京参赛的资格。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最初的机试环节通过获得可以参加比赛的资格,老师会给出一个案例,让我们自由组队,针对案例认真分析,做出切合实际又具有实用价值的商业计划书,并以PPT的形式展示出来。我们组队的过程几乎是一拍即合,因为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要一起去北京。经过学院团队赛的第一次选拔,我们顺利的成为唯一一个保留全队队员的队伍,组队虽易,磨合却难。从确定好最终参赛两个队伍之后,我们才发现之前的一切都只是前奏,重头戏才刚刚开始。
我们所做的商业计划书一共分为六部分,前言、公司简介、SWOT分析、财务指标分析、前景预测、公司惯例回顾六个部分。每个部分最起码有三个小标,我们队四个人的分工分别是前沿资料搜索、财务分析、PPT制作、表演方式创意。我主要负责分析公司的财务方面内容。由于当初并没有接触过财务分析这门课,几乎所有的财务内容的具体分析都是从零开始,从最初向各种老师请教方法,到最后自己的不断摸索和整合,终于财务分析的部分达到标准要求,但是仍需后期的做表格和制图。
我的小伙伴和我一样感同身受,深知过程的艰辛。起初我们的意见还可以达到统一,慢慢的开始产生分歧,最后争执不休,冷战之后又是矛盾重重,好不容易内部统一,到指导老师那里,又是漏洞百出,一遍又一遍计划书的修改,一次又一次的推翻重来,几乎所有人都精疲力尽。有无数个夜晚,凌晨三四点我们还在赶着最后的成品,每天在办公室一遍又一遍的跟老师探讨想法,一次又一次的上台演示介绍计划书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动画。
终于,我们在规定的时间内递交上了我们的商业计划书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动画。我们坐着高铁,怀揣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了北京,这一次我们的梦想不再是北京,我们梦想是要冲进前八,决赛香港。到比赛的那一天,我还深刻地记得爷爷在我书桌前题的字画“成事在人,谋事在天,不懈努力,辉煌成就”。我和我的队员不再那么在意成败,我们觉得站在舞台上,拿出自己应有的水平,无论结果如何,我们每个人都是最棒的。最终我们取得了大陆地区选拨赛团队“二等奖”,混合式教学模式“最具创意团队奖”,这个创意奖在全国三百多个参赛队伍中,只有六个参赛队伍获得。那一刻我们与老师们饱含泪水紧紧相拥,那一刻我们不仅是师生,更是挚友,亦或是亲人。
六个多月的磨砺,一百九十多个日日夜夜,四千多个小时的推翻重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这些活动让我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个个证书,更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经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一个难以磨灭的记忆。
转眼之间,大学四年生活很快就要结束了,这几年来,生活带给我太多的艰难和挑战,也带给了我太多的惊喜与感动。我一直坚信 “越努力,越幸运。将来的我,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努力的自己”。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有一种落差是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自己曾经受过的苦难”。生活中总有些人,尽管不够幸运,甚至深陷泥沼,但内心始终翻腾着一股躁动,就像遥远地平线上的光,挣脱山峦的围缚,越过无垠的原野,迸射出野蛮生长的力量。
我很感谢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人,没有你们就没有现在这么阳光健康的我。感谢国家给予我的帮助,让我可以安心学习;感恩我的父母,是你们不辞辛劳的养育了我;感恩我的学校,是你给我创造这么优良的学习环境;感恩我的老师,是你们含辛茹苦的教导了我,感恩我的同伴,是你们不断激励着我成长进步。感谢茫茫人海中的每一个你们,希望每一个幸运的我们,别在最美的年龄,辜负了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