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鉴赏》课程介绍

发布者:陈辉发布时间:2025-09-01浏览次数:15


戏剧艺术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以其独特的舞台语言和高度综合的艺术表现力,生动记录并深刻诠释着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文化思潮与人文精神。作为一门融合文学、表演、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学科,戏剧不仅反映社会生活,更以其强大的感染力塑造着观众的审美体验与价值认知。本课程作为我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公共艺术教育核心课程,旨在通过系统性的戏剧理论与鉴赏实践,提升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审美判断力与人文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全面文化素养的创新人才。

一、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系统掌握戏剧艺术的基本理论体系,包括戏剧本体论、剧场艺术学、表演体系、导演艺术等核心知识模块;完整把握中外戏剧发展的历史脉络,深入了解从古希腊悲剧喜剧到后现代戏剧的重要流派、代表性剧作家及其经典作品,建立完整的戏剧史观与理论框架。

(二)能力目标

重点培养学生在戏剧鉴赏过程中的分析、解读与评价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戏剧学专业理论,独立开展剧本研读、演出评析和创作理念阐释;通过对比研究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的戏剧作品,发展跨文化理解能力与批判性思维,形成个性化的审美判断体系。

(三)素养目标

通过经典剧作的深度研读与艺术体验,引导学生建立高尚的审美情趣与艺术鉴赏标准;在深刻理解中华戏剧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同时以开放包容的态度理解世界戏剧文化的多样性,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的健全人格。

二、课程内容体系

(一)戏剧理论基础

深入探讨戏剧的本质特征与艺术规律,系统解析剧本文学、表演艺术、导演构思、舞台美术、剧场空间等核心要素的创作原理与表现手法,构建完整的戏剧理论知识框架。

(二)西方戏剧发展

完整梳理从古希腊罗马戏剧、中世纪宗教剧、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戏剧、古典主义、启蒙戏剧、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西方戏剧演进历程,重点研读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与理论思潮。

(三)东方戏剧传统

系统研究印度梵剧、日本能乐、歌舞伎、狂言,朝鲜唱剧等东方戏剧体系的独特美学特征、表演程式与文化内涵,理解东方戏剧哲学与艺术表现的特殊性。

(四)中国戏剧精粹

深度研习中国古典戏曲(包括元杂剧、明清传奇、昆曲、京剧等)的艺术成就与美学特质,同时系统梳理中国现代话剧从引进、本土化到创新发展的完整历程,重点分析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作品。

(五)实践鉴赏模块

通过剧本精读与批评、演出影像观摩、现场表演赏析、创作工作坊等多形式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审美体验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实际鉴赏能力与艺术感悟力。

三、课程价值与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学生将建立起完整的戏剧认知体系与科学的鉴赏方法论。在深入研读《俄狄浦斯王》的过程中感悟古希腊悲剧中命运与自由的永恒辩证;在细细品味《牡丹亭》的韵律与意境中体会东方美学"情至"观念的深刻内涵;在深刻解析《茶馆》的叙事结构与人物塑造中理解社会变革与个体命运的交织关系。这些跨越时空的经典作品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拓展其文化视野,更能引导其对人性本质、社会现实与生命价值进行深度思考。课程着力培养的审美判断力、文化理解力、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意识,将为学生未来的专业发展、终身学习与人格完善提供持久而深厚的精神滋养,使其在日益多元化的全球语境中成为具有文化自觉、审美素养和责任担当的卓越人才。




版权所有:郑州商学院 | 豫ICP备05016371号 | 邮编:451200 | 学校地址:郑州 巩义 紫荆路136号 TEL:0371-64561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