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课堂走出教室、画笔触达校园文化肌理,美育便有了鲜活的生长土壤。5月,郑州商学院艺术学院23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以《商业插画设计》课程为载体,开展“承三彩古韵,育商海新星”校园文化插画创作实践活动。师生团队历时一月,深度挖掘三彩校区文化内涵,将艺术创作与美育育人相融合,既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审美创造能力,更以插画为媒介激活校园美育氛围,探索出 “课程美育+校园文化” 的创新育人路径。

一、课堂扎根校园:在文化采风中厚植美育根基
本次美育实践打破传统课堂 “单向授课” 模式,以校园为 “活教材” 构建全链路美育体验。23级视传专业9个班级全员参与,在任课教师带领下开展沉浸式校园文化采风:师生手持速写本、相机,走遍校区长廊、图书馆前广场、三彩文化景观区等十余个核心场景,细致记录 “三彩元素装饰的教学楼”“刻有校训的景观石”“四季常青的绿植庭院” 等特色符号,最终梳理形成 “建筑美学”“人文精神”“生态景观” 三大美育素材库。

创作阶段,课程进一步融入文化美育引导:教师结合校区 “三彩文化” 设计理念,讲解建筑色彩搭配中的审美逻辑;围绕 “勤俭、朴实、自力、更生” 校训,解读校园场景中的精神内涵,引导学生从 “思源亭” 的设计细节中提炼 “感恩” 主题,从智慧教室的现代设施中捕捉 “创新” 元素,让插画创作不仅是技法练习,更是对校园文化与审美价值的深度理解。
二、产教融合育美:在商业实践中实现美育进阶
活动以 “美育为魂、商业为形” 构建实践模式,将商业插画的专业标准与美育的人文价值相结合。创作全程模拟真实商业项目流程:从初期分组提交创意提案、开展内部比稿,到中期结合 “视觉美感、文化传达、落地适配” 三维度进行作品打磨,再到后期以 “校园文化建设者” 身份向校区管理部门汇报设计方案,每一步都兼顾 “商业实用性” 与 “美育感染力”。
例如,学生设计的《三彩校园四季图》系列插画,既采用符合商业传播的明快色彩与简洁构图,又巧妙将唐三彩传统釉色(黄、绿、白)融入校园春樱、夏荫、秋实、冬雪场景,让传统美学与校园生活自然交融;《校训精神场景化》系列则以插画形式还原 “自力更生” 主题的学生实践活动,用生动画面传递精神内涵。这些作品不仅通过专业评估,更获校区认可 —— 部分插画将用于文化墙更新、校园文创开发,让美育成果从课堂走向师生日常生活,成为可触摸、可感知的校园美学符号。

三、画笔诉说校情:在创作实践中彰显美育价值
此次实践既是《商业插画设计》课程的教学创新,更是艺术学院深化“校园美育”的生动实践。学生作品中,既有对校园建筑美学的细腻呈现,也有对校训精神、三彩文化的创意表达:23级视传专业学生李同学的《三彩教学楼插画》,以分层透视手法展现建筑的对称美与色彩美,还在细节处加入学生上课、讨论的场景,让静态建筑充满人文温度;王同学的《校园角落系列》则聚焦图书馆台阶、食堂窗边等小众场景,用柔和笔触勾勒校园生活的诗意,传递 “发现身边之美” 的美育理念。
正如吴校长在学期初教职工大会上强调的“打造一体化、复合型实践教学体系”,此次活动正是艺术学院践行这一理念的缩影 —— 通过将美育融入专业课程,让学生在创作中理解“美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既提升了审美感知与创意表达能力,更增强了对学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未来,艺术学院将持续推动此类校园美育实践常态化,计划围绕 “河洛文化进校园”“校园节气美学”等主题开展系列创作,打造具有郑商特色的课程美育品牌,让艺术真正成为滋养校园文化、培育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力量。
(文/图 马培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