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思政

【最美教师】周明珠:教学相长,照亮彼此的航程

发布者:耿玺雯发布时间:2025-03-25浏览次数:11

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写春秋。郑州商学院艺术学院《最美教师》栏目,旨在展现师者风范,传递教育温度,以榜样的力量引领教育初心。本期栏目,让我们共同走近艺术学院的“最美教师”——周明珠老师,聆听她的育人故事,感受她的匠心传承。

周明珠,中共党员,艺术学院讲师,中级工艺美术师,曾任艺术学院专职辅导员、党委组织委员,现为公共艺术教研室专职教师。主要讲授《河洛文化艺术》、《设计概论》、《设计构成》等课程。入职以来,曾在期末评优中,被学校评为“优秀辅导员”,2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及“优秀党务工作者”;五四评选中,先后被评为“劳动教育先进工作者”和“爱国教育先进工作者”;三育人评选中,多次获得“管理育人”先进个人等。2024年,所撰写的《艺术融情,爱国铸魂—爱国主义教育师德师风创新实践》获河南省教育厅典型工作案例。2025年2月被艺术学院评选为“优秀教师”。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1篇);编写著作1部;主持及参加科研项目40余项,并多次获得成果奖;申报实用新型专利1项等。

从初出茅庐的青涩学生,到备受认可的辅导员,再到三尺讲台上的专任教师。在这一路的蜕变历程中,她始终秉持着 “育人者必先育己”的坚定信念,与学生互相成长。

一、辅导员时光:用青春守护青春的动人光芒

2017年,硕士刚毕业的周明珠老师,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踏入艺术学院,开启了她的辅导员生涯。每当回忆这段经历,那些或欢笑、或感动的瞬间便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令她的眼眶不自觉地泛起泪花。

在那段忙碌的岁月里,周老师将全部身心倾注于学生工作。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她每天陪伴学生参加室外劳动教育,拉近彼此的距离。倾听他们在学业、生活和情感上的困惑:有的学生被生活中的琐事困扰,宿舍关系紧张,经济上也捉襟见肘;有的学生在情感的迷宫徘徊,恋爱受挫;有的同学面对亲情的隔阂,满心惆怅……她总是用真诚且温暖的话语,耐心地为学生剖析问题,给出切实可行的建议,用行动帮学生解决困难,给足他们安全感。正因如此,周老师成为了学生们在学校里不可替代的知心大姐姐,凭借真诚与用心,一步步敲开学生的心门,收获了他们的信任与喜爱。在周老师的引导下,她所带出的班级班风积极向上,学风更是浓厚且扎实,多次被评选为省、校优秀班集体和优秀团支部。学生们不仅专注于学业,还凭借在班级中锻炼出的组织协调能力与高度责任感,担任校、院学生部门主要负责人、主席团成员、团委副书记等重要职位,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30余名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最终光荣入党。这些荣誉不仅是对班级的肯定,更是周老师辛勤付出的最好见证。

二、转型之路:奋力扎根站稳教育三尺讲台

随着时间的推移,周老师凭借在辅导员工作中的出色表现与对教育的深入理解,转型成为一名专任教师。尽管在辅导员岗位上积累了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但专任教师的讲台对她来说,却是从学生时代走向工作岗位后需要重新开拓的领域。

周老师深知自己在专业教学方法和知识深度上存在不足。为了能尽快站稳讲台,她开启了一段奋力拼搏的学习之旅。为了让课程生动有趣且富有深度。白天,她查阅大量专业书籍和前沿学术资料,将课程领域的新知识、新理论一一整理归纳;夜晚,她对着教学大纲反复琢磨,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和环节,常常备课到深夜。


在教学实践中,周老师积极向授课经验丰富的银龄教授及同头课青年教师请教。努力探索自己的教学风格。她将在辅导员工作中积累的对学生的了解融入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专业基础设计教学活动和讨论话题,让课堂充满活力。每一次站在讲台上,周老师都全力以赴。她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案例,将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讲解得深入浅出。尽管转型之路充满艰辛,但周老师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在教育的三尺讲台上逐渐站住了脚跟。

她深知,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在对课程日渐熟悉的过程中,开始着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科研力量,在学术领域不断探索,逐步明晰并找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

在承担《河洛文化艺术》课程讲授任务时,周老师深入挖掘河洛地区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并以此方向进行科研创作,撰写了《河洛剪纸在民俗节日中的传承应用与文化内涵探究》等多篇论文。不仅如此,周老师围绕自己的研究方向,申报了多项具有地域特色相关的研究,如《郑州大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模式研究》《巩义北宋皇陵文化解码研究》《河洛剪纸在高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等课题。除此之外,周老师还积极带领学生投身实践创新,例如她指导学生申报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非遗迭代--河洛剪纸体验计划》,在项目开展过程中,从选题构思、方案设计到实施推进,再到研究报告的撰写,亲力亲为给予学生细心指导。学生在她的引领下,克服重重困难,最终项目顺利结项。

三、师生同行:双向奔赴共品教育幸福果实

在入职的8年时光里,周老师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工作,忙碌且充实。她怀揣着对学生的一片真心,倾尽全力付出,这份赤诚最终换来了学生们真挚的情感回馈。如今,她教过的学生们已踏上各自不同的人生轨迹,在社会各界发光发热。有的凭借出色的能力留校任职,传承教育的火种;有的通过不懈努力考上事业编制,在岗位上为社会贡献力量;有的跨界进入银行系统,在金融领域施展才华;还有刚毕业就成为月入过万的项目经理,在竞争激烈的设计行业深耕细作。即使学生毕业多年,各奔东西,闲暇之余,学生们还是会通过视频、电话,向周老师分享自己在工作中的成就、生活里的趣事,亦或是新的人生阶段面临的困惑。这些温暖的互动,如同点点繁星,照亮了周老师的教育之路,成为她在职业发展中不断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长流水”。如今,身为专任教师的她,经常坦言自己存在诸多不足,需要用一辈子的不懈努力去探索教育蕴含的无限可能。回忆往昔,她经常感激在自己初为人师时,学生给予的理解与包容,她说是学生的包容和理解抚慰了她青涩的不安,也照亮了她职业成长的天际线。或许,这正是教育的独特魅力所在——教师与学生携手共进,永远奔赴在成长之约的道路上。

【师者箴言】 教育是用一颗心触动另一颗心,以灵魂唤醒灵魂。


【栏目结语】

周老师的故事,是教育理想的践行,是爱的传递。她用八年时光,书写了与学生的深厚情谊,也推动着自身的职业成长。让我们铭记这份对教育的执着,携手师者们,在教育征途上,继续播撒希望,见证更多学生的梦想绽放。

(文/图 艺术学院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