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最美教师】张蔚:以匠心育桃李,用热爱写师魂

发布者:耿玺雯发布时间:2025-04-17浏览次数:10

【编者按】

三尺讲台,是她耕耘的沃土;一方画室,是她育人的殿堂。在郑州商学院艺术学院,张蔚教授以“学生成长”为教育信仰,以“匠心传承”为育人底色,用十九载光阴诠释了骨干教师的担当与情怀。从青涩教师到教学能手,从课堂创新者到学生成长的“摆渡人”,她始终步履坚定,在教育的征途上留下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张蔚,中共党员,艺术学院教授,郑州商学院第七届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巩义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中级工艺美术师。主要讲授《设计基础》、《设计构成》、《美术写生》等课程。曾获得校级优秀共产党员、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双师型教师等荣誉。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北大核心11篇);编写著作3部;主持及参加科研项目60余项(其中主持省级2项、参与国家级1项),并多次获得成果奖;获得专利2项;作品获中国美协、河南省美协等各级展览10余项。

教育是一场“以美育人、向美而行”的修行。十九年间,张蔚始终以“学生成长”为原点,将每一堂课视为艺术与心灵的对话,在素描的线条里浸润匠心,在色彩的碰撞中传递热爱。

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成长型思维”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张蔚深谙此道。面对艺术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的特点,她提出“三阶成长模型”:

启蒙阶段:用“案例沉浸法”激发兴趣,带学生实地考察校实验中心各种艺术展览,鼓励学生利用周末去周边有针对性、主题性地考察;

深耕阶段:以“项目制学习”锤炼技能,每学期根据不同赛展让学生针对性的创意、制作,如本学期针对学院与宜家的联合活动进行宜家商场真题实做;

突破阶段:借“跨课程融合”拓宽视野。根据不同赛展请不同专业老师进行双导师课程。如本学期联合郑州宜家商场开发“旧物新生 创意无限”真题实做,在课程初针对设计构成课程大纲要求进行教学,中期结合宜家赛事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制作,后期邀请环设专业教师进入课堂进行专业角度地指导,使学生更进一步实现从基础课程到专业课的跨越。

这种分层递进的教学设计,本学期学生的3件作品入选“旧物新生 创意无限”艺术展活动。2024级环境设计学生付紫涵感慨:“张老师的课像一把钥匙,帮我们打开艺术与商业的跨界思维。”

课堂革命:让艺术教育“破壁出圈”

“石膏像和静物台不是艺术的起点,生活的褶皱里才藏着真正的美学密码。”张蔚率先推动教学革新:

课程融合创新:构建“课程+X”主题课程体系(如立体构成+材料/商品)。如《设计构成》课程中,“平面构成+创意”培养学生的创意能力,通过提取地方文化特色引导学生把文化元素通过平面的手段表现出来;“色彩构成+图纸”培养学生结合色彩构成的色彩知识绘制出下门课程立体构成设计的平面效果图;“立体构成+材料”培养学生运用材料把“胸中之竹”转化为“手中之竹”。

该方式教学使课程之间环环相扣、紧密结合,既将《设计构成》的三门课程知识点串在一起又做了很好地承接,学生从对创意无从下手到会创意。2024级环境设计学生王烁雅激动地说:“张老师的课让我感觉不仅会思考,还有更多的思路啦!”

场域延伸:建立“三空间联动”机制。实体课堂(基础技能)→ 模拟空间(模拟公司设计流程)→ 社会场域(展厅艺术实践)。

课堂中学生汇报设计方案→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达成一致(方案通过)→绘制平面效果图→选材料汇报预期效果→开始制作→作品展示。

教学模式重构:实践“反转创作课堂”。课前:云端获取创作素材包;课中:小组协作解决真实设计命题;课后:社交媒体展示+公众评议。

育人匠心:做学生成长的“终身导师”

张蔚的手机里存着不同年级学生的联系方式,聊天都是“张老师,我这样做可以不?”“张老师,您看我还可以怎么修改?”“张老师,我这样修改可以不?”“从课堂到生活,从专业到人生,张老师从未缺席。”

学术引领:教师将自身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如发表论文《从名作鉴赏到设计应用的色彩创意探索》提出的名作色彩创意课堂转化为教学案例;  

心理护航:时刻关注学生情绪,利用色彩构成课程中色彩心理知识帮助焦虑学生疏导情绪;

职业导航:在大一课堂运用时间倒计时给学生绘制“大学地图”,按爱好、自身因素等5个方向为学生定制大学成长路径。

近年,她指导的学生多次参加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展览,使学生在毕业前顺利拿到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证,为专业能力的提高添砖加瓦。

“教师不是职业,而是生命的二次生长。”这是张蔚在从教十九年后写下的感悟。2006年,初登讲台的她曾以为教学就是“传授技法”,直到目睹学生因追求画面完美而折断画笔,才惊觉艺术教育早已异化为“标准的囚徒”。这场震动促使她重新定义教育:匠心下藏着对规律的敬畏,热爱中需有对个性的包容。不复制标准答案、不修剪个性枝丫、不设限艺术边界,这成为她教育哲学的起点。

【师者箴言】

“只要学生需要,我愿永远做他们追光路上的提灯人。”在教书育人的征途中,她永远是幸福的。

【栏目结语】

从教十九载,张蔚始终保持着教育者的“少年气”——在数字化浪潮中坚守美育初心,在速成时代打磨育人匠心。正如她常说的:“教师的责任,不仅是教会学生握笔的方法,更要教会他们看见世界的眼光。”在郑州商学院这片教育热土上,这位艺术教育的“追光者”,正以热爱为笔,继续书写着属于新时代教师的炽热篇章。

(文/图 艺术学院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