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2023-2025)》与《“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要求,经学校审核批准,艺术学院委派徐千淇、焦瑾瑾老师于2025年7月参加由未来设计师大赛组委会主办、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学术支持的“AI赋能非遗活态传承”高级研修班。本次研修班聚焦“AI+非遗+教育”三位一体创新体系构建,课程设计紧扣"尊重传统、科技赋能、创新转化、产教融合"原则,通过政策解读、案例剖析、实战演练等形式,系统提升教师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陶瓷工艺结合转化的能力,助力高校探索"传统工艺振兴"与"新文科建设"协同发展路径,培育兼具文化底蕴与AI技术创新能力的新时代艺术教育人才。
本期高研班吸引来自全国高校的40余名教师参与,包括艺术设计类专业骨干教师、教学管理者、课题申报团队核心成员,以及陶瓷行业从业者和优秀研究生。学习内容聚焦于AI工坊:用Stable Diffusion生成个性化陶瓷纹样,通过3D建模优化传统器型结构;手工工坊:在非遗大师指导下,将AI设计的草图转化为泥条盘筑、泥片成型等实体作品。通过暑期为期一周的沉浸式学习,教师们系统掌握“AI+传统非遗”政策导向、教学创新方法及课题申报技巧,将获得工信部下属中心颁发的双师培训证书。
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艺术学院负责人表示,本次研修班是学校落实“文化立校、科技强校”战略的重要实践。通过搭建“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平台,既为高校非遗教育注入数字动能,也为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创新人才,助力传统工艺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活态传承。
据悉,未来设计师大赛将持续深化与产业龙头、高校的协同创新,计划三年内培养千名“AI+非遗”双师型教师,推动万项传统工艺数字化创新项目落地,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设计力量。
(文/图 焦瑾瑾)